曾经的华尔街——太谷古城野史趣闻

2018-09-09 13:30:39

“金太谷,银祁县,吃不完米面的榆次县”,这首晋中一带的民谣,说明了太谷是当时商贾云集、殷实富庶的地方,在商业经济发展鼎盛的康、乾时期已是华北的金融中心。

古城概况

太谷古城始建于北周建德年间(6世纪中叶),明正德间以砖砌门,城池加高,万历四年改砌砖城,内加回垣,规模空前。此后400年间不断修葺,直到日本投降后阎政府还在加筑碉楼。太谷城经几百年苦心经营,城墙高大厚实,敌楼、瓮城、护城河等设施齐备。

太谷旧城共有四街八井七十二巷,以鼓楼为中心,辐射东、南、西三条大街。楼北为旧县衙,北大街与西大街中段相交。在此基础上,多数街巷横平竖直,把全城住宅划分为若干方块,使得整座古城建筑规范齐整,进退有节。但可惜的是,上世纪五十年代末开始,太谷古城遭到了严重破坏,古建筑大量被拆,留下来的微乎其微。

民国版古城图

现今古城一览

古城街道

今天,太谷古城除了没有城墙,其他的还大体完整,原有的以鼓楼为中心的四街八井七十二巷布局依然清晰,主要商业街区、钱庄、当铺、钱号、票号等保存完整。当你缓步进入,满眼的高大建筑、票号遗迹依然可以把你带回到一个曾经的辉煌时代。

古城街区建筑包括明清、民国、解放初期、文革期间四个类型,其中清末民初的占80%,基本保存完好;解放初期、文革期间的占12%。商铺分为重楼式、栅栏式、穿堂式三种门面。前店后室,上储下居。一铺一户形成商铺的固定格式,门面三、五开间居多,亦有六、八开间,打破了民间传统不用偶数而用奇数开间的规矩,体现了太谷商人不受拘束、大胆、开放的超前思维和实用的理念。屋顶造型多样,门楼雕刻精细,制作考究。

鼓楼

太谷老城,由东西和南北大街划出十字,交点即是老城中心。中心处矗立一座高大鼓楼,建于方形砖砌台基之上,台基四面辟洞,通达四方。台上为巍峨鼓楼,二层三重檐。鼓楼建造于明万历四十三年(1675),当时太谷城南山水患,科名寥落,于是修建此楼以改风气。清康熙、乾隆年间均有修葺,1993年又局部大修。

“太谷城真有名,鼓楼盖在街心心”,鼓楼作为太谷古城的标志性建筑,不仅蕴含了传统审美观念的思想,而且客观上对古城建筑规划起着定位的作用。太谷旧城共有四街八井七十二巷,以鼓楼为中心,辐射东、南、西三条大街。楼北为旧县衙,北大街与西大街中段相交。在此基础上,多数街巷横平竖直,把全城住宅划分为若干方块,使得整座古城建筑规范齐整,进退有节。

屋顶转角斗栱仰视,令人眩晕于匠人精密的技艺。

檐角铃铎

戗脊装饰

鼓楼之南,太谷老城尽收眼底。青砖灰瓦星罗棋布,白塔耸立远方。

鼓楼南立面。台基高8米,上部楼高12米,总高20米。台基是一种沧桑的暗红色砖体制成。上部木构三重檐歇山顶,丹柱楹瓦,高二层,面阔进深皆三间,呈方形。

南门名:仪凤。应是与南方所对应的朱雀映衬。乾隆二十七年(1762)题字。

龙纹瓦当滴水

西立面

北立面

枋间云栱、彩绘

陀墩

屋顶室内双杪斗栱,两圈罗汉枋,转角置抹角梁

七架梁

梁柱间施梁托,冷晕彩绘

套钉构件

孔祥熙故居

太谷旧城的建筑,商号约占三分之一,集中于东西南北四大街;民宅约占三分之二,集中于城内四隅。太谷古城的住宅特色明显,普通人家的宅院大多为“三三制”,即正房、厢房、下房各为三间的四合院。而一些大户人家或临街铺面则是正房5间,厢房为里七外五或里五外三的两进院、三进院。但正房多呈一面坡,俗称梯儿房,外观青砖石砌,上窗一律内启。这些四合院既有防火的作用,又有聚水聚财的寓意,都属明清时北方典型的宅院。

孔祥熙故居

它是太谷城内现存最大、保存最完整的清代中期建筑宅院。整个宅院由多个横向排列的套院组成:正院、厨房院、书房院、戏台院、墨庄院、西花园等等。宅园融合北方民居和南方园林为一体,虽然园林很小,但情志满满。

目前,太谷城内尚有8000余间老宅子,特别是以孔祥熙大宅为代表的166处四合院保存基本完好,古城神韵依稀可见。

官厅是正院的主体建筑,为接待宾客之场所,居于中轴位置 。现在两侧的厢房是主人的一些生平简介和收集到的相关物品。

主人居室 孔宅二进院

后院由东西楼、南楼组成,为封闭式四合院。此院是全宅院的重点所在。

整个院落底层设抱厦,飞檐斗拱,庄重华丽。楼房砖墙厚实,装饰方型和圆型窗口,更显雅致。

戏台院。戏台院由北过厅、西厢耳房、东西厢房和戏台组成 。

小亭,名“小陶然” 。

结语

在这个世纪前的几百年中,这里曾是政坛商界、达官贵人梦想来此生活、销魂,乃至度过余生的地方,那个时候他是整个中国乃至亚洲的金融中心之一,被美国人称为中国的华尔街。但太谷的赫赫声名今天已被平遥全覆盖。

就因为那座城墙。那城墙修建于明正德年间,经历近五百年风雨,至上世纪三四十年代还大体完整。

如果城墙还在,他就是另一个平遥,甚至,比平遥还要辉煌。

来源:山西省古建筑集团

本文作者:淘信(今日头条)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