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周文王碑,龙泉山中的瑰宝野史趣闻

2018-09-09 07:30:35

北周文王碑及摩崖造像位于龙泉山脉中段龙泉驿区山泉镇大佛村,坐落在当时繁华的成渝古驿道上。北周文王碑是当时北周将领为追谥北周文王宇文泰,立于北周闵帝元年(557年),距今已有1400多年的历史,是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也是全国唯一的北周碑刻。

56字的碑额上写着:'北周文王之碑。大周使持节、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大都督、散骑常侍、军都县开国伯强独乐为文王建立佛、道二尊像,树其碑。元年岁次丁丑造。'碑文中,既有刻凿背景叙述:'今既天归周恒,应袭其故,遂依尊号文王,斑告天下。'也少不了对宇文泰的称颂:'乐等今从柱国大将军、大都督、甘州诸军事、化政郡开国公宇文贵边戍岷蜀,因防武康,不胜悲切。故于分?东之岭,显益之岩,天落石傍,为王敬造佛二尊宝堂。药王在其左,普贤在其右,文殊,文殊师利挟侍,两厢飞天化生,在上驰翔,师子吒呰,在下侏张。百神庄严,内外黄黄,鉴察愚真,济其道场。前立灵碑,文字书扬,龟龙交盘,■■昂藏,刊石隐文,万代弥常,赞其功勋,永序延康。'


北周文王碑实际应名'周文王碑',石佛寺古称周文王神祠或周文王庙,整个石佛寺的摩崖石刻占地面积268㎡,其中'天落石'是一巨型的单体砂岩岩石,长约14m,宽8m,高4.4m。其东壁上的北周文王碑通高2.44m,宽1.24米,碑首刻蹯螭,佛像莲花,米雀,扶桑叶片,额题阳文正书竖读十五行,每行4字,共56字,均分布在棋格内,字径4cm*5cm,字体为魏碑体,记碑名,领衔立碑人强独乐的官爵。碑文正体楷书,均置于棋格内,阴刻竖读40行,每行34格,共1348字,字径2.5cm左右。

北周文王碑前有一古庙遗址,该庙名石佛寺,也叫大佛寺,室内有着一尊比乐山大佛年代还早的丈六弥勒佛。大佛正殿旁边有一道小门,过小门后拾阶而上别有洞天,一块巨大的青石耸立在寺庙外,有房廊保护的这块长14米、高8米、宽4.4米、被叫做'天落石'的右下方,就是北周文王碑。碑首刻蹯螭、佛龛、莲花、米雀、扶桑叶片。碑额为楷书阳刻,记碑名,领衔、立碑人强独乐的官爵。楷书阴刻着1310余字碑文,主要叙述西魏实际执政者、北周政权奠基人宇文泰生平业绩,北周代魏史事,以及西蜀立碑缘起等,碑座刻为赑屃形状。

经过上千年的风吹雨打,以及历代慕名拓印,碑体呈黝黑色的北周文王碑与周边石刻色泽略有不同,除了碑额上的字还能清晰辨认出来之外,碑文内容有些部分通过肉眼已经不好辨认。在碑刻左侧是佛道二尊像,这两尊坐像与北周文王碑乃一同建造。略微遗憾的是,无论是北周文王碑还是佛道二尊像,都曾遭到过人为破坏,佛道二尊像面部损毁严重。除北周文王碑和佛道二尊像外,天落石上还有自唐以来的题刻、诗碑及摩崖造像50余龛160多尊。

龙泉驿区最早建制是唐久视元年(公元700年),此碑碑文就记载了很多龙泉驿区建制前的文字资料,这对龙泉山历史文化是极大的拓展和丰富。

本文作者:城市森林公园发展研究(今日头条)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