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惊变之贻害无穷的“安史之乱”始末野史趣闻

2018-09-07 20:30:45

它结束了大唐盛世的繁华,百年辉煌成为过眼烟云,它使大唐帝国由盛转衰,它使社会遭受空前浩劫,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

这场长达八年的战乱,是怎么引起的呢?为何能持续八年之久呢?它给这个古老的帝国带来了什么灾难性的后果呢?

公元8世纪上叶的中国,国家统一、经济繁荣、政治开明、文化先进,对外交流频繁,这不仅仅是唐朝发展的最高峰,也是中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期。带来这一繁荣局面的是唐朝历史上,继唐太宗之后的,又一位有名的皇帝,唐玄宗李隆基。

但是励精图治的唐玄宗,在给帝国带来辉煌成就之后,逐渐疏于政事,纵情声色,任奸弃贤。

在玄宗朝前期,政治、经济、军事等各方面的矛盾和危机已经出现,到天宝年间,唐王朝已经陷入了重重危机之中,但是,帝国衰败的迹象,被“开元盛世”的繁荣景象所掩盖,那么是谁揭开了唐王朝繁盛的面纱,点燃了硝烟的战争呢?他就是安禄山。

安禄山出生于营州,也就是今天(辽宁朝阳),他的父亲是一个姓康的胡人,后来由于母亲改嫁给突厥将军安波注的哥哥延偃,所以他改姓为安名禄山。

它狡诈多智,作战勇猛,所以在军中屡立战功,深受器重,公元736年。在于契丹作战时,因为大意冒失,遭遇大败,范阳节度使将他押送京师,等待朝廷发落,宰相张九龄坚持要处死安禄山,并说安有反向!可是玄宗看他体形雄健,相貌威猛,坚持赦免了他!并让他留在军中立功赎罪。

逃过一劫的安禄山,就想尽一切办法来讨好唐玄宗,他见杨贵妃独宠后宫,就拜比自己大十几岁的杨贵妃为母!从此安禄山侍奉杨贵妃如母,可以随意出入宫中,于是奸狡诡诈的安禄山平步青云!

742年任平卢节度使,744年兼任范阳节度使,748年被赐予免死金牌,750年受封为东平郡王,751年兼任河东节度使,自此,安禄山手握重兵,并深受玄宗宠信,生性贪婪的安禄山,在长期的宫廷和官场活动中,对唐政府的腐败虚实情况了如指掌。

他表面上忠心不二,实际上早就蓄下了起兵灭唐的异志,而且从来没有停止过谋反的准备!

安禄山与朝中重臣杨国忠关系恶劣,并最终引发了安禄山的叛乱,杨国忠是杨贵妃的族兄,因为杨贵妃的关系,受到玄宗的宠信,身兼多种要职,成为朝廷的重臣,李林甫死后,继任为宰相。

当时已经是重镇节度使的安禄山,根本瞧不起杨国忠,而杨国忠见不能制服安禄山,便屡次上告安禄山谋反!玄宗虽然不信,但是为了以防万一,他还是下诏召安禄山入朝,以观其变。

也许是安禄山揣测到了玄宗的真实意图,于是他决定铤而走险,在接到圣旨后,迅速到达京城,安禄山的这一举动,取得了玄宗的完全信任,从此以后,凡是上书说安禄山要谋反的人,都被玄宗派人送到安禄山处,任安禄山处置!

直到755年初,玄宗才开始对羽翼丰满,渐露叛迹的安禄山有所警觉,通过几次试探后,玄宗确定安禄山会叛变,而安禄山也知道自己的阴谋已经暴露!决定起兵反叛。

公元755年11月9日,蓄谋已久的安禄山伪造了,受命讨伐宰相杨国忠的诏书,在范阳起兵!率范阳、平卢、河东三镇士兵十五万人南下攻唐!所到之处势如破竹,所向披靡!

11月15日,还在华清池享乐的玄宗知道了,安禄山叛乱的确切消息后,慌忙召集大臣,制定全面的军事战略部署,封常清、高仙芝征讨阻截叛军。

12月2日,安禄山亲自率军渡过黄河,轻而易举拿下开封、荥阳进逼洛阳!封常清所率军队都是市井百姓,未经任何训练,战斗力非常弱,刚一交战,就被叛军打得落花流水!

12日,叛军攻占洛阳,自此距范阳起兵仅仅三十五天。

756年正月初一,安禄山于洛阳称帝,建大燕国,他的下一个目标是京城长安!

本文作者:周雨果儿(今日头条)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