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禧太后的养颜秘笈野史趣闻

/
谁都想抓住青春的尾巴,让自己的容颜永远停留在最美的时刻。追求冻龄逆生长,几乎成为每个爱美女性的目标。

当谈到冻龄这个话题时,慈禧也算得上其中的翘楚了。在那个没有玻尿酸的年代,保持容颜的不老也是极不容易的。
太后当年从美国请来了一位叫卡尔的女士做自己的专职画师,卡尔和老佛爷一起相处了9个月。并不是出于拍马屁,卡尔小姐一开始以为自己的创作主体的年龄约摸只有40,但实际上彼时的慈禧已是接近70岁的老太太了。


卡尔笔下的慈禧
而慈禧的养颜秘诀,靠的是这一朵朵美丽的“白莲花',又白又美人人夸。


相传,大清帝国的女总裁慈禧得了痢疾,以唐容川为首的太医们召开了一次紧急座谈会。他们绞尽脑汁想了半天,联合御厨一起做了一道银耳莲子羹。

对于尝过千百道珍馐的老佛爷来说,这碗银耳莲子羹看起来并没有什么稀奇。看着太医们要用食疗来拯救自己的肠道,她一开始是将信将疑的。
她哪里知道这些银耳产自巴中通江,靠着陈河乡的云雾缭绕悄然生长。就在这大山之间,出现了一个新兴职业,他们的统一称呼是耳农。耳农们在深山中找寻青杠树,然后嘿咻嘿咻地使劲把它砍倒,用于培育耳棒。耳棒被放置在宽敞的耳堂中,吸收天地灵气,不,是给它一定的温度和湿度,让它慢慢长出银耳。然后耳农仔细采摘和挑选银耳后,将它的根部剪断,最后用青杠木烧制的杠碳火慢慢烘干才算加工完成。

云雾笼罩下的陈河乡

用于存放和培育银耳的耳堂
作为通江银耳的生长载体,青杠树的需求量是极大的。这样一直砍伐青杠树,漫山遍野的树不都遭砍完了吗?Nonono!机智的通江人自有办法。上好的青杠树在生长满七年后,虽然会被砍下来作为耳棒,但留下来的木桩经过七年的生长,又会长成新的青杠树,以供来年的砍伐。

青杠树上的通江银耳
说了一堆通江银耳的成长环境,小联只是想表达谁知碗中餐片片皆辛苦。接下来把试吃镜头转交给慈禧,面对这碗银耳羹的那一刻,她内心没有一丝波动,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她还是吃完了这碗银耳羹。没想到吃了一段时间过后痢疾就痊愈了。但她是个女人,更关心的是这些银耳的附加效果——让皮肤也变得嫩滑起来。
于是慈禧将银耳羹纳入她那被高级化妆品填满的养颜宝典中。这道御膳,后来也频繁出现在她的餐桌上。
御膳房的人对待这些来自通江的银耳,也是极尽温柔——用温火熬制一晚上,直到熬得软糯香甜、入口化渣才有资格被装进那些做工精美的小碗里,静静等待一把手早起时享用。

吃出健康之余,慈禧创新出一款银耳面膜。从此以后,她把外敷和内用结合。
清宫女官德龄在《御香缥缈录·御膳房》曾写道:“银耳那样的东西,它的市价贵极了,往往一小匣的银耳,要约一二十两银子才能买到……”

晚清的一两银子相当于现在的200元人民币,由此可以想象当时的银耳有多么昂贵,普通老百姓一般是吃不起的。不过,这并不能妨碍慈禧对通江银耳的偏爱,除了让手底下的员工每年上缴一些银耳满足口腹之欲外,还有一群渴望升职加薪的人则把银耳当做礼品赠给慈禧。

总督上贡图
带货女王慈禧的实力不容小觑,通江银耳就这样被卖断货了,让有钱人想买却难以买到。
大清之后是民国,通江银耳的热度并没有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消退,反而在持续上升。那时,通江银耳虽然不再是昔日有钱都买不到的紧俏货,但买到正品的概率,大概和买彩票中头奖有得一拼。

通江商人陈利生从中窥探出了商机,立马做起了银耳代购。他来到上海,成立了一家“金利成”商号,承包了银耳的生产加工运输销售一条龙服务。银耳一摆到货架上,就被人们哄抢一空。由于银耳代购生意太火爆,陈利生也有新的烦恼。不是在发愁钱多得用不完,而是他赚钱太多遭土匪盯上了。土匪绑走了陈利生的妻儿以索取巨额赎金。老老实实交了两回赎金后,他也想了一个办法回击土匪:把白银浇铸在地上,让土匪只能眼馋地望着却不能搬走。

凉拌银耳
为富未必不仁。后来陈利生扶持小商贩的发展,带动着更多的商人从事银耳贸易。通江银耳经上海远销到欧美、南洋各国,正式进入了国际市场。
1924年,英国神父爱理德·史密斯结束敦煌考察之旅,南下通江涪阳镇考察佛耳岩。经不住周围人的各种安利,在回国前采购了两斤银耳带回英国,作为伴手礼送亲友。

爱理德·史密斯与通江银耳商人屈心刚
芙蓉有芙蓉王,银耳也有银耳王。除了普通的通江银耳价格看涨,几年前还出现过23克的通江“银耳王”拍出2.2万天价的事件。
2015年,法国洞穴探险家让·波塔西在考察完通江诺水河溶洞群后,顺路探访通江美食,其中有一项行程就是去品尝通江银耳。

让·波塔西品尝通江银耳 ©四川新闻网
继通江银耳成为老佛爷的御膳和面膜之后,今天它以更丰富的形式出现在人们眼前,银耳酒、银耳罐头、冲泡银耳汤等等也成了这一地方特产的衍生。
纯天然无污染,太后当年把通江银耳树立成中国农产品地理标志的模样。现在,这种食品同样适用于那些想保住胶原蛋白的广大女性朋友。

当然,现代人的玩法已经不局限于吃一碗银耳羹了。那些熬最长的夜敷最嫩银耳面膜的人,也有可能用筷子夹一朵“白莲花”在火锅里开涮。这种类似“朋克养生”的场景,你最好还是通江地界上走一走瞧一瞧。

编辑:杨婵
图片:均源于网络

版权声明:四川外联号为公益性质的新媒体平台,发布的部分文字、图片、音频、视频源于网络,相应知识产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异议,请在微信后台留言告知,我们将尽快沟通并处理。
本文作者:四川外联号(今日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