淝水之战:一场侥幸而又合理的以少胜多野史趣闻

2018-09-04 20:30:25

一说到以少胜多的战役,我们最先想起的便是《三国演义》里面的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往往忽略了同样精彩的东晋与前秦之间爆发的淝水之战。对于淝水之战稍微熟悉的人,都会认为淝水之战,东晋取得胜利实属侥幸。这句话可以说是对的,也可以说是错的。如果单纯的看战场的形式,东晋确实是赢得侥幸。但是仔细的分析两国的国内环境,不难看出东晋的胜利又是情理之中。

骄傲的主帅,及时雨的间谍

淝水之战大概的情况是这样的:东晋谢玄带领大军与前秦大军对峙在淝水河畔。因为前秦大军临河布兵,谢玄便派遣使者到前秦大营说,前秦大军这样临河布兵是这算打长久之战。如果前秦大军想要快点解决战斗,就先退军一点点,然后晋军渡河过来,两军一决胜负。此时的前秦的主要将领都劝苻坚不要轻易相信晋军,可是苻坚想的是等到晋军过河的时候,再突然袭击。于是乎,下令稍作退兵,人马众多的前秦大军,因为命令下达不完整,后面的大军不知所措,与此同时事先已经反水的前秦大臣朱序在大军里面大喊“秦军败了”。一石激起千层浪,本来就不知所措的前秦大军真的以为大军已败,四处逃亡,踩踏而死者不计其数。而出来稳定军心的主帅苻融也在慌乱中被趁机过河的晋军给杀死。主帅已死更让前秦大军对战败深信不疑,就这样在骄傲的主帅跟及时散播谣言的间谍这些巧合的因素作用之下,号称80万大军的前秦输给了8万大军的东晋。可以说从战场形势上,东晋的胜利实属侥幸。

各怀鬼胎的前秦与上下齐心的东晋

前秦发动南侵战争的主要原因是:此时的北方已经被苻坚统一了,经过了数年时间的发展,自信心膨胀的苻坚自认为可以南灭东晋一统中国。然而他却忽视了他的丞相王猛的忠告:“晋朝虽然僻处江南,但为华夏正统,而且上下安和。臣死之后,陛下千万不可图灭晋朝。鲜卑、西羌降伏贵族贼心不死,是我国的仇敌,迟早要成为祸害,应逐渐铲除他们,以利于国家”。苻坚在没有彻底解决内部鲜卑、西羌的问题时,便出兵灭晋。而苻坚的80万大军里面,前秦嫡系兵30万,其他兵力50万,而在战斗中拖后腿的就是这些之前鲜卑、西羌的50万降兵。忽视了国内环境的苻坚注定会在淝水之战中失败。

反观东晋方面,此时东晋在一代名臣谢安的治理下,国泰民安,国力得到了极大的恢复。再加上谢玄吸纳了一大批从北方下来的流民,组成一支满腔热血的北府军。上下齐心的东晋在面对内部各怀鬼胎的前秦,取得淝水之战的胜利也算得上情理之中了。

看完朋友,记得随手关注苏子哦~每天都有精彩有趣的内容等着你~~~

本文作者:苏子侃历史(今日头条)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