淝水之战——八年之前就有人预言必败的一场战争野史趣闻

2018-09-04 20:00:35

公元383年发生的淝水之战,是偏安江左的东晋王朝同北方氏族贵族建立的前秦政权之间进行的一次实力差距极为悬殊的大决战。在这一场生死存亡的大战中,仅有八万人马的东晋军队临危不乱,利用前秦统治者苻坚战略决策上的失误和前秦军队战术部署上的不当,大破其九十万大军,成为中国战争史上的一大奇迹。

苻坚

王猛

前秦领导人苻坚重用汉人王猛之后,国力强大,在相当短的时间之内东灭前燕,南取梁(汉中)、益二州,北并吞鲜卑拓跋氏之代国,西方兼并前凉,远征西域,一统北方。苻坚对王猛是言听计从,他们俩关系也非常好,王猛病重的时候,苻坚亲自祭天,祈求黄河,特设死罪,希望王猛病好,但是王猛还是病亡了。王猛临终前给苻坚提出最后一个建议:不要攻打东晋,集中力量肃清国内鲜卑、西羌的力量。这一年是375年。

王猛死后,前秦国力继续强大起来,北方少数民族基本被征服了。苻坚也越来越自大起来,想一统天下。当他想群臣提出南征的想法时候,大多数朝臣都反对,苻坚很生气,说:我有百万大军,把大军的马鞭扔到长江,也足以使之断流。

而且还有大臣提出,王猛的临终遗言就是不要攻打东晋。苻坚刚愎自用的说:此一时皮一时,不可同日而语。八年前王猛提到的问题都已解决了。但是后来事实证明并非如此,王猛的担忧在八年后终于不幸成为现实。

苻坚的一意孤行,终于决定在383年发动统一天下的南征。前秦很多人对这场战争不看好。鲜卑族的领导人慕容垂认为前秦必败原因有三:1、他夜观天象,前秦气运不好;2、江淮之险;3、军心不稳,人心不齐。第一个原因是迷信,第二个也不是必败原因。而第三个则非常重要,一个异族驱使汉人打本民族的人,必无战之心;而前秦大军中还有很多其他少数民族,他们希望秦军打败战,恢复本族领地。

淝水之战

面对秦军大举进攻,晋国非常恐慌,只有大臣谢安胸有成竹道:“苻坚虽有雄兵百万,但我有三胜之宝。”谢安所说的“三胜之宝”几乎和慕容垂说的一模一样,所谓英雄所见略同。第一个也是观星象,得出秦军必败;第二是也是江淮之险;第三个秦兵虽多,但都是乌合之众,人心不齐。

最后的结果是绝对军事优势的前秦败给了东晋,国家也因此衰败灭亡,北方各民族纷纷脱离了前秦的统治,先后建立了十余个小国。而东晋则趁此北伐,把边界线推进到了黄河,并且此后数十年间东晋再无外族侵略。

本文作者:戴你看历史(今日头条)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