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禧太后的干女儿野史趣闻
清朝光绪年间,陕西泾阳鲁桥镇孟店村(今属三原县)有个周姓的大户人家,女儿周莹从小与泾阳县安吴堡村的名门大户吴聘订了婚约。未婚夫吴聘一直体弱多病,多方求医均毫无效果,家里人遂用中国最古老的“结婚冲喜”办法来给他治病。
那一年,16岁的周莹嫁到了吴家。那知她结婚刚刚10天,年仅17岁的丈夫吴聘就一命归阴了。两年后,周莹的公公、婆婆亦相续辞世。从此,吴家大院就由周莹独自掌管,所以当地人至今还称她为“安吴寡妇”。
《那年花月正圆》中饰演周莹的孙俪
安吴堡村的人都说安吴寡妇原本是王母娘娘身边的玉女,因不甘寂寞,私自下凡,来到了人间。也有人说她是蜘蛛精转世,因为她三丈六高的墓碑被巨雷击开,一只硕大的黑蜘蛛轰然坠地。因为是天上的神仙下凡,所以她善于变化,坐下来是个大人,站起来又是个小人。传说终归是传说,安吴寡妇非常有钱却是实实在在的。
光绪11年(1885年),安吴寡妇来到泾阳县城,召集各界名流说要在泾阳修一座文庙。名流们以为安吴寡妇要他们出钱,个个胆战心惊,低头不语。安吴寡妇知道大家的心思,笑了笑,说:“我今天叫大家来并不是让大家来出钱,只是想告诉大家一声,让大家做个见证,也好在社会上给我扬个名声。”一听不要他们出钱,名流们这才连连翘起大拇指,齐声称颂安吴寡妇修文庙的行为实为善举。
文庙破土动工这一天,安吴寡妇的三寸金莲迈着轻盈的碎步在工地上走了一圈,最后站在一处,三寸金莲轻轻一点,说:“就从这里动工。”工匠们遵照她的指示,赶紧施工。那知一镢头挖下去竟然挖出了满满一罐金子,一罐银子,在场之人无不惊得目瞪口呆。结果,从地下挖出的这两罐金银在泾阳县城盖了个文庙还没有用完,安吴寡妇又在安吴堡村附近的云阳镇盖了个城隍庙。
泾阳文庙
那一年,八国联军占领了北京城,慈禧太后一路逃难来到了西安城。安吴寡妇闻讯后心想,吴家虽是泾阳县城的大户人家,但现在公公、婆婆、丈夫均已作古,自己一个妇道人家独自撑起吴家大院的门面,难免受人欺负。如今老佛爷来到了西安,这岂不是上天赐给我一个千载难逢的、背靠大树的良机?于是,她决定拜见慈禧太后。
有人担心安吴寡妇是一个平民百姓,去了老佛爷未必肯赏脸接见。安吴寡妇却认为老佛爷一定会见她的,道理很简单,如果老佛爷住在紫禁城里,自己前去求见,那肯定是白日做梦。可现在老佛爷正在落难之中,我带着银两前去求见,她能不见吗?
还有一个重要原因,那就是安吴寡妇认为老佛爷虽贵为皇太后,但她也是个女人,女人和女人是很容易沟通的。
打定主意后,安吴寡妇随即带了10万两银票、一座价值连城的古董——紫檀木屏风以及其它贵重的贡品,坐轿来到了西安城,要求拜见慈禧太后。果然,安吴寡妇的礼单送进去没多久,慈禧太后就传旨让她见驾。
慈禧太后出行
来到慈禧太后下榻的房间里,安吴寡妇向老佛爷行了三跪九拜的大礼后,慈禧太后给她赐了个座,并询问安吴寡妇家里的一些情况。安吴寡妇就把她婚后10天丈夫就因病离她而去,两年后公公、婆婆又相继病逝,她不得不独自挑起吴家大院掌柜的大梁等情况向慈禧太后讲述了一遍。
说到伤心处,安吴寡妇不由伤心落泪,啜泣不已。大概是安吴寡妇的经历使慈禧太后想起了自己体弱多病、30岁出头即离她而去的丈夫咸丰皇帝,所以慈禧太后也不由落下了伤心的泪水。这正是:英雄惜英雄,寡妇爱寡妇。
闲谈中,慈禧太后的双眼始终没有离开过安吴寡妇那一双小巧玲珑的三寸金莲。原来,满清时期,汉族的女人从小缠足,长大后就成了“三寸金莲”。而满族女人却没有这个风俗习惯,她们全都是有一双自然成长的天足。虽说少年时代的慈禧也曾在民间生活了一段时间,可毕竟她入宫几十年了,此后再也没见过小脚子女人。如今她一个小脚子女人竟然和她面对面地坐在一起促膝谈心,这怎么能不引起她的好奇之心呢?
传为周莹本人照(网络图片)
原来如此,安吴寡妇这才知道老佛爷为什么对她的臭脚那么地感兴趣。
“女人大脚好看还是小脚好看?”这个问题可把安吴寡妇难住了,说大脚好看吧,老佛爷如果要问,大脚好看你为什么要留个小脚,她应该怎么回答?再者说了,天下女人那个愿意说自己不好看呀?说小脚好看吧,这岂不等于说老佛爷不好看了吗?那不就犯了诛灭九族的大罪了!然而,安吴寡妇毕竟是一位绝顶聪明的女人,她只稍稍思考了那么一瞬间,即不慌不忙地答道:“回禀老佛爷,您老是大人,所以大脚好看;民妇是小人,当然是小脚好看了。”慈禧太后听罢,果然凤颜大悦。
落难中的慈禧太后见有人如此慷慨地送银子、宝贝给她,心里本来就非常高兴。又见安吴寡妇模样俊俏,说话乖巧,心里甭提有多高兴了。加之两人都是女人,经历又有着惊人地相似之处,于是她让李莲英传她的旨意:“泾阳吴周氏在国难当头能深明大义,急国家之所急,想国家之所想,特封为二品夫人(安吴寡妇死后被追封为一品夫人)。”接着,又传旨收吴周氏为“义女”,即我们民间所说的“干女儿”,并赏穿黄马褂,敕建贞节牌坊,留在西安伴驾。
周家大院(网络图片)
随后,慈禧太后又让李连英捧来文房四宝,在黄绢上亲笔书写了“护国夫人”四个大字,赠给安吴寡妇。考虑到吴周氏无子,慈禧太后还特意让光绪皇帝为安吴寡妇写了个“随意择子”的圣旨。真是难得干娘为安吴寡妇考虑得如此周全!
当时慈禧太后境遇极为不佳,内有义和团造反,外有八国联军入侵,心情难免有些郁闷。安吴寡妇随侍左右后,不时说些乡间俚语,田园秩事,为慈禧太后宽心解闷,慈禧太后心里非常高兴。一天,慈禧太后说到求神问卜的事情,安吴寡妇奏道,泾阳县有个二郎庙,是隋唐名将李靖的修真之所,十分灵验,慈禧当即决定,在安吴寡妇贞洁牌坊建成之日,以亲临泾阳县观礼为由,前往二郎庙抽签。
慈禧要到泾阳县来的消息传开后,泾阳县上下就乱成了一锅粥,又是加宽咸阳到泾阳县的便道,又是在泾河上架桥,忙活了整整一个月,接驾的准备工作才算就绪,只等着太后老佛爷御驾亲临了。
这一天,慈禧离开西安,沿途黄土垫道,洒水净街,老百姓被勒令躲在家里不许上街。可习惯了热闹的慈禧太后却感到十分憋屈,还没进泾阳县城便下旨取消禁令,允许百姓上街观瞻仪仗。一时泾阳县街道上人山人海,万人空巷,“万岁,万岁,万万岁!”、“皇恩浩荡”等颂扬之声响彻云霄。如今的泾阳县“挡驾桥村”就是当年慈禧太后到达泾阳县后落轿、下轿的地方。
泾阳县二郞庙(网络图片)
说也奇怪,已经连续干旱了近两个月的泾阳县,自打慈禧太后驾临之日起接连下了两三天的雨。虽然老百姓们被迫冒雨接驾,但大家心里很高兴,因为旱情得到了缓解。来年的丰收有望了。
清宣统二年,亦即1910年,42岁的安吴寡妇因病去世,结束了她传奇的一生。
本文作者:安广禄(今日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