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淝水之战”的指挥者——谢玄野史趣闻

2018-09-04 19:00:20

谢玄 (343—388),字幼度,上虞人,谢安之侄。为东晋名将,中国历史上著名战役“淝水之战”的指挥者。

谢玄自幼聪慧过人,长大后,更显出经国才略,朝廷几次召用他,开始,他像叔叔谢安一样,都推辞不受,后来在国家危难之机,才出任大将军桓温的掾吏,不久任征西将军桓豁的司马,领南郡相,监北征诸军事。

谢玄

太元二年(377),北方前秦最为强大,前秦王符坚四处用兵,逐渐统一了中国北方,并多次侵扰晋国边境。于是,朝廷商议要挑选一位能够防御北方的良将。其时,谢安当国,举贤不避亲,以兄子谢玄应举。朝廷拜谢玄为建武将军、兖州刺史,领广陵相,监江北诸军事。镇广陵后,谢玄在那里组建训练一支精锐军队 “北府兵”。

晋太元七年(382)十月,前秦王苻坚亲率百万大军南攻东晋时,谢玄作为前锋都督,率领8万“北府兵”沿淮河西进抵挡秦军主力,采取转守为攻、先取洛涧再决战的战略方针。后秦军紧逼淝水西岸布阵,晋军无法渡河,只能隔岸对峙。谢玄就派使者去见苻融,用激将法对他说:“君悬军深入,而置阵逼水,此乃持久之计,非欲速战者也。若移阵少却,使晋兵得渡,以决胜负,不亦善乎?”秦军诸将都表示反对,但苻坚认为可以将计就计,让军队稍向后退,待晋军半渡过河时,再以骑兵冲杀,这样就可以取得胜利。苻融对苻坚的计划也表示赞同,于是就答应了谢玄的要求,指挥秦军后撤。但秦兵士气低落,结果一后撤就失去控制,阵势大乱。谢玄率领8千多骑兵,趁势抢渡淝水,向秦军猛攻。朱序则在秦军阵后大叫:“秦兵败矣!秦兵败矣!”秦兵信以为真,于是转身竞相奔逃。苻融眼见大势不妙,急忙骑马前去阻止,以图稳住阵脚,不料战马被乱兵冲倒,被晋军追兵杀死。失去主将的秦兵越发混乱,彻底崩溃。前锋的溃败,引起后续部队的惊恐,也随之溃逃,行成连锁反应,结果全军溃逃,向北败退。秦军溃兵沿途不敢停留,听到风声鹤唳,都以为是晋军追来。晋军乘胜追击,一直到达寿阳附近的青冈。秦兵人马相踏而死的,满山遍野,充塞大河。苻坚本人也中箭负伤,逃回至洛阳时所领兵马仅剩10余万。

谢玄在“淝水之战”中担任前锋都督指挥作战

淝水大捷后,东晋派殿中将军慰劳前线将士,加封谢玄为前将军,谢玄极力推辞。朝廷又赐给他百万金钱,彩帛数千匹。此时,担任太保的谢安请求趁前秦混乱,开拓中原,进行北伐,遣谢玄为先锋都督,继续收复黄河流域的大片失地。然谢玄在北伐回军途中染病,于是上书请求解职,但晋廷未许,传令让其镇守东阳城。途中,谢玄病势沉重,便上书再次请辞。晋帝派御医为谢玄治病,并回京养病。谢玄奉诏而还,但久病不起。

谢玄夜读兵书图

太元十二年(387)正月,谢玄被调任会稽内史,拖着病体乘车赴任。第二年,病死在府中,终年45岁。被晋帝追封为车骑将军,谥号献武。唐人孙元晏亦有诗《晋·谢玄》一首:百万兵来逼合肥,谢玄为将统雄师。旌旗首尾千馀里,浑不消他一局棋。

本文作者:老何话乡贤(今日头条)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