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台首邑县城隍庙 守护府城数百年野史趣闻
2018-09-01 16:30:19

全台首邑县城隍庙位于现台南市北区,其历史可以追溯到清朝康熙五十年(1711年),是清代的官祀庙宇,在清朝治台初期的「一府三县」之中对应的是「台湾县」,因此当时称为「台湾县城隍庙」。

全台首邑县城隍庙。(图/WIKI图库,Pbdragonwang 摄)
「台湾县城隍庙」一开始是由时任台湾县知县的张宏捐俸兴建,一开始的位置在东安坊的县署旁边,大约是现在台南车站附近。乾隆年间台湾知县鲁鼎梅曾迁移过庙址两次。嘉庆年间地方官员也曾大规模修建,由此可见「台湾县城隍庙」的重要性。

全台首邑县城隍庙正门。(图/WIKI图库,Pbdragonwang 摄)
日治时期,「台湾县城隍庙」的庙地被征收为陆军卫戍病院宿舍,到了明治四十一年(1908年),才由信众募资买下现址的土地开始建庙,之后也曾有过数次的修建,由此可见「台湾县城隍庙」的香火兴盛。
庙名中有「首邑」二字的原因,目前广为被接受的说法是,这是台湾第一间由台湾知县雕刻城隍爷金身的城隍庙,并非分灵自汉族移民的原乡信仰,是第一间土生土长于台湾的城隍庙,因而称为「首邑」。
城隍爷的部属大多大同小异,「台湾县城隍庙」的城隍爷也有谢范将军、二十四司、文武判官。在农历七月结束时,城隍爷会夜巡府城,将「逾假未归」的好兄弟们带回处理,听说城隍爷都会先好言相劝,如果真的有某些顽劣份子不想收假,那城隍爷也不会心软,会强制押回,避免好兄弟留在人间作乱。
本文作者:NOW玩乐(今日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