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古开天的故事其实在三国时期才开始形成,不要被故事时代所影响野史趣闻

2018-08-26 14:30:18

中华文化素以源远流长而著名,尤其是在文化体系中丰富的神话传说内容,让我们开到了原始先祖们的智慧,即使这些故事之中包含着许多夸张甚至于虚幻的成份,但也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在一定程度之上的体现,相较于古希腊的神话传说,我们的故事更加充满现实性与时代特点。

我们了解的古代传说中没有希腊雅典神话中的故事那样的复杂,神农、女娲、伏羲、燧人、有巢氏等等,我们能够浮现眼前的神话人物,仔细分析他们名字的背后其实是与当时的生产力发展水平紧密联系再一起的,不管是神农也好,有巢氏也好,都是与当时的生活紧紧相关,这也就证实了我国文化中一种务实心态。当然,在近些年的研究之中,也发现这些人物的诞生其实也不是偶然,这些人物身上具有的特征也绝不是仅仅指代一人,它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一定时期之内智慧的结晶,只是附加于一个具有传奇色彩的人物之上,构成了我国早期神话传说形式。

当然,这些故事出现的时间段相对较早,在一些春秋战国的书籍之中也已经提到了这些神话传说,只是在后世被人们所津津乐道的盘古开天的故事,相较于这些故事则有些推迟,它的正式出现却是三国时期,之后才渐渐被人们所知道并传播,渐渐影响了人们对于开天辟地故事的认识。

其实中国古代有关“开辟创世”和“洪水遗民、再造人类”神话传说,分为南北两大系统:以中原的女娲、伏羲兄妹故事为代表的北方型神话系统和以珠江流域的盘古兄妹故事为代表的南方型神话系统。只是在中国古代时期,以中原文化为主体的文化系统决定了女娲伏羲创世的突出地位,尤其是之后之后正统王朝常常以中原地区为主,也就决定了对于这些神话传说的认可,而南方的盘古创世说,在南方经济政治实力相对较弱的情况下,很难在当时的文化体系之中占有一席之地,而三国时期的经济重心南移的条件,让南方的文化渐渐走入了大众视野,渐渐影响文化认知。

在《述异志》中记载:“南海中有盘古国”“桂林有盘古祠”可以看出盘古神话源于华南珠江流域的“盘古国”,三国时期传于吴楚间。东晋道教理论家、炼丹术家葛洪闻交趾出丹砂而求为广西勾漏令,后止于广东的罗浮山修道、炼丹、著书,在《枕中记.众仙记》中首先把盘古列入道教神谱,奉称“盘古真人”,尊为开天辟地“元始天王”,又称“三皇”、“五帝”“皆其后裔”,便把原秦汉文献所载北方远古神话无开天辟地之神给予填补,加以整合使之衔接,将道教的神仙信仰系统化、理论化,从而构建了中华大地天帝尊神的世系,盘古神话也就随着道教渐渐在北方流传开来。而中原一带有关盘古神话故事表现为再生性和变异性的特征,充满浓厚的道教文化色彩,也正是导源于葛洪把珠江流域原生型的盘古神话加以整合使之道教化的混融性产物。也就是说盘古创世的神话传说其实是与道教文化仅仅联系再一起的,而中国后期道教文化在一定程度之上的繁荣,大大促进了文化的进一步融合与发展。

盘古开天辟地的传说填补了早期中国神话体系中缺少的创世说,进一步促进了文化的整合性,虽然具有很大程度之上的虚构成分,但是却是古人在认识社会,探索自然发展过程之中的结晶,通过了解这些早期的神话传说,对于我们了解早期人类的文化形式以及生活方式或者生存状态具有很大的帮助性,而中国神话体系的丰富多样性,让我们在感怀的同时也被它所震撼。

本文作者:历史有料(今日头条)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