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历史人物最大冤案!“宁教我负天下人”不是曹操说的!野史趣闻
鲁迅:曹操是一个很有本事的人,至少是一个英雄。我虽不是曹操一党,但无论如何,总是非常佩服他。
这个故事大家都知道。
起因是曹操行刺董卓失败,从京城里逃出来,路过了他一个老朋友家。老朋友的名字叫吕伯奢。曹操到吕伯奢家里的时候,吕伯奢本人不在,于是就发生了曹操杀吕伯奢一家的惨案。
然而这个故事有三个版。

版本一
吕伯奢的儿子和家里的那些客人,看见曹操带的钱财很多,起了歹心,要抢劫曹操,而且拉走了他的马。这时候曹操起来拔出剑来把这些人杀了,这个叫做正当防卫。不过这个故事版本记载在魏国人的史书里,曹操是他们的太祖皇帝,为了美化曹操的形象,篡改故事也不是不可能的,所以也不一定靠得住。
版本二
曹操住在吕伯奢家里面,厨房里吕伯奢的孩子们磨刀霍霍,打算杀猪宰羊款待曹操。因为曹操是被董卓通缉追杀至此的罪犯,听到磨刀的声音,精神高度紧张,所以他起了疑心,就先下手为强,把吕伯者一家杀了。
版本三

和版本二差不太多,也是说曹操怀疑吕伯奢的家里人要害自己,然后把他们一家都杀了。事后虽然知道杀错了,也很懊恼。但在逃离作案现场的路上,又遇到吕伯奢为招待他兴冲冲地打酒回来,曹操无法面对,与其让吕伯奢回家承受不能承受之痛,或者报警,或者寻仇,何不干脆来个错上加错,一了百了,于是曹操把吕伯奢也给杀了。
我们现在来看第三个版本
一部叫《杂记》的史书讲了曹操说的那句经典名言:太祖闻其食器声,以为图己,遂夜杀之。既而凄怆曰“宁我负人,休人负我!”遂行。
所以说,当时的情境下,曹操也知道自己杀错人了,才“凄怆曰”,就是很懊恼很后悔的意思。然后说了那句话,在当时的情况下是不得已而为之。

但是在后来的《三国演义》里,作者为了创作需求,突出曹操的形象,给曹操的那句话加了一个词“天下”,才出现了现在深入人心的那句话“宁教我负天下,休叫天下人负我”。
事实上,曹操在那种情况下说出这样的话,才显示出了他的与众不同,他杀了人,并没有推诿、假装,而是直抒胸臆,是光明磊落的小人。不像很多人,做了坏事,第一反应是为自己辩驳,让自己看起来是正人君子一样。这其实是伪君子,比曹操的真小人还差了点。
所以鲁迅是这么评价曹操的:曹操是一个很有本事的人,至少是一个英雄。我虽不是曹操一党,但无论如何,总是非常佩服他。
他算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为曹操洗白的人。
本文作者:全新历史观(今日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