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玄宗当上皇帝后,为何国力由盛转衰?原因有四个野史趣闻
2018-08-25 10:30:28
唐玄宗当上皇帝后,在执政期间,大唐国力曾一度成为有唐以来最强,但盛极而衰,最终爆发安史之乱,唐朝开始走向下坡路。究其原因,不外如有四个:

1、藩镇割据尾大不掉,唐太宗、唐玄宗在位期间开拓疆土,中央朝廷为加强对边疆的控制、巩固边防和统理异族,便于唐玄宗开元十年(722年)在边地设十个兵镇,由九个节度使和一个经略使管理。然而,此等每以数州为一镇的节度使不单管理军事,而且因兼领按察使、安抚使、节度使等职而兼管豁区内的行政、财政、人民户口、土地等大权,令原为地方长官之州刺史变为其部属。

2、军队的外重内轻,由于藩镇割据的影响,节度使掌握一镇军政兵马大权,特别是在后期,安禄山一人就兼任平卢、范阳、河东三镇节度使。最终导致大唐国内藩镇兵力多大50万,而中央兵力远小于藩镇实力。
3,开元末年,承平日久,国家无事,唐玄宗丧失向上求治的精神。唐玄宗改元天宝后,政治愈加腐败。唐玄宗更耽于享乐,宠幸杨贵妃,成就杨贵妃的祸水之名,由提倡节俭变为挥金如土。

4,将相不和,唐玄宗宠杨贵妃,安排杨国忠为宰相,而安禄山拥兵边陲,其手下骁勇善战,甚获玄宗宠信,引来宰相杨国忠忌恨。两人因而交恶,而唐玄宗又对此不加干预。安禄山久怀异志,加上手握重兵,就以讨杨之名举兵叛唐。

最终导致的结果就是唐朝国力由盛转衰。
本文作者:小月萌宠(今日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