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岳飞之死令人惋惜,却死的并不冤野史趣闻

2018-08-25 10:00:31

”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岳飞是中国古代一心精忠报国却被君主杀害的代表人物,以崇高的爱国精神让我们高山仰止。一首《满江红》“壮士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更成为岳武穆戎马生涯的绝唱。岳飞固然可歌可泣,但其死却不一定是冤杀,所谓的莫须有也不是随意的杀人,必然是触碰了一些不该触碰的底线,下面我们来盘点一下,岳飞究竟忽视了什么。

岳飞

第一点,宋代重文轻武本质是防范武将。

宋代以重文轻武闻名,这一点导致了宋代文化繁盛,但军事上确是处处挨打。其原因是宋太祖赵匡胤是以武将的身份篡权夺位,所以宋代立国后以文官节制武将,防止将军拥兵夺位的事故发生。岳飞壮怀激烈,不仅军队颇具威望,而且百姓也信服,这自然是皇帝所忌讳的。赵构12道金牌才召回岳飞,放在任何一个时代都是抗旨不尊。

赵构

第二点,提出的口号“直捣黄龙,迎回二圣”不合皇帝心意。

岳飞有一次见皇上,为了表示其克服中原的决心,说了一句“直捣黄龙,迎回二圣”的口号。二圣指的是宋徽宗和宋钦宗,分别是赵构的爸爸和哥哥,如果这两位爷回来了,那当今皇上去哪呢?秦桧抓到此话对宋高宗旁敲侧击,如果二圣回来,天上就有三个太阳,天上怎么会有三个太阳呢。

第三点,岳飞身为武将却妄议国事。1137年,岳飞请命宋高宗当立太子。当时同行的随军转运使薛弼就劝他,作为在外带兵的武将,不该在这样的问题上发表意见。岳飞却义正言辞地道:“臣子一体,也不当顾虑形迹。”“不当顾虑形迹”这几个字中可以看出,岳飞在政治上是单纯到了可笑的程度。而且宋高宗前些年逃跑因为金军所吓不能生育,膝下无子,对立储这事颇为敏感。岳飞不懂韬光养晦,在宋朝武将干预政事,换太祖太宗估计马上抄斩了。

第四点、性格固执以致意气用事。宋高宗与金朝有家国血仇,心中自然想与金朝拼到底,此时金国和南宋处于相持阶段,所以现实是无奈军事上和经济上没有战胜金国的本钱,所以皇帝有时无奈需要议和。为了让岳飞同意议和,还专门给岳飞升官,无奈岳飞不接受,说应该加紧训练士兵,以备不测。这样,迫使皇帝赵构在三下诏令之外,又好言宽慰。更有甚者一些要求得不到满足(如合并淮西军和强令撤军)时,就使性子,撂挑子,上庐山。在封建时代,这叫做抗旨,是皇帝最不能容忍的事情;每一次都是死罪,何况再三?

所以岳飞之死是一个多方原因发酵的结果,其实宋高宗对岳飞耐心非常足了,对岳飞经历了一个从欣赏到失望到反感的过程。岳飞之死是时代的原因,也是他个人的原因

本文作者:汉家胡杨(今日头条)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