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金名将岳飞之死?野史趣闻

2018-08-25 06:00:27

飞(1103—1142),字鹏举,宋相州汤阴县(今河南汤阴县)人,抗金名将,中国历史上著名军事家、战略家、书法家、民族英雄,位列南宋中兴四将之首。少年岳飞,为人沉厚寡言,常负气节。喜读《左氏春秋》、《孙吴兵法》等书。 曾拜周同(《说岳全传》等改为“周侗”)为师,学习骑射,能左右开弓。不久周同病故,岳飞每逢初一、十五,都亲到坟上祭奠飞之后又拜陈广为师,学习刀枪之法,武艺“一县无敌”。 岳飞生有神力,不满20岁时就能挽弓三百宋斤,开腰弩八石,“时人奇之”。

岳飞于北宋末年投军,1122年(宣和四年),童贯、蔡攸兵败于契丹,河北官员刘韐于真定府(河北正定县)招募“敢战士”以御辽(一说是为征辽)。岳飞应募,经过选拔,被任命为“敢战士”中的一名分队长。 20岁的岳飞自此开始了他的军戎生活。贼寇陶俊、贾进在相州作乱,岳飞请命前去除害。岳飞表现突出,带领百骑骑兵,用伏兵之计,生擒二贼以归。这年岳飞的父亲岳和病故,飞辞别刘韐,离开军队,赶回汤阴为父亲守孝。1125年(宣和七年),金灭辽之后,便大举南侵攻宋。宋徽宗禅位于长子赵桓,即钦宗,次年改元靖康。东路金军渡过黄河包围开封,宋钦宗用李纲守卫京城,但最终还是选择求和,供奉了大批金银,许割太原等三镇与金。

126年(靖康元年),钦宗反悔割地,两路金军于攻破太原后会合,二次南下围困开封。钦宗在求和的同时使人送蜡书命康王赵构为河北兵马大元帅,征召各路兵马以备勤王。

126年(靖康元年),钦宗反悔割地,两路金军于攻破太原后会合,二次南下围困开封。钦宗在求和的同时使人送蜡书命康王赵构为河北兵马大元帅,征召各路兵马以备勤王。从平定军突围回到家乡的岳飞目睹了金人入侵后人民惨遭杀戮、奴役的情形,心中愤慨,意欲投军,又担忧老母年迈,妻儿力弱,在兵乱中难保安全。岳母姚氏是位深明大义的妇女,积极勉励岳飞“从戎报国”,还为岳飞后背刺上“尽忠报国(后世演义为‘精忠报国’)”四字为训。岳飞牢记母亲教诲,忍痛别过亲人,投身抗金前线。

刚开始,岳飞投下当时抗金将领“宗泽”手下,展开了自己的抗金之路。但当时朝廷对抗金依然没有什么战略,只是南迁,虽然派兵抵抗,但最终还是败多胜少。依然无法抵抗金人南下。

1127年(靖康二年)岳飞随军转战曹州(山东定陶县西),他挥动双锏,身先士卒,直贯敌阵。宋军以白刃近战打败金军,追奔数十里。岳飞因功迁武翼郎。刘浩的两千兵马进驻广济军定陶县(山东定陶)柏林镇 后,元帅府又命他改隶黄潜善,不再让宗泽指挥此军。 这时黄潜善掌握着三万六千人马,却只知保存实力,按兵不动,使只有二万五千人的宗泽陷入孤军奋战的境地。宗泽虽取得了一些胜利,队伍却也有不少损耗,难以伤及金军元气。四月,金军从已被洗劫一空的汴京城撤出,满载着金帛、珍宝北上,徽宗、钦宗二帝和皇室成员、机要大臣、百工等三千余人都做了俘虏。北宋就此灭亡,史称“靖康之耻”。但金人没有要停步的意思。

五月初一,康王赵构在应天府(今河南商丘)即位,是为南宋高宗,改元建炎。但由于金人士气战斗力很高,加之各将领各心怀鬼胎,连接战败,而宋高宗(赵构)一直南迁,建炎二年四月以后,天气开始炎热,金军撤退,宗泽准备北伐。王彦的八字军奉宗泽之命移屯滑州。五马山的首领马扩也携带信王赵榛的信前来东京留守司。宗泽和王、马等人共同制订了北伐的计划。这年六月止,宗泽上陈述恢复大计的奏章达24次,但始终没有取得高宗的支持。年近古稀的宗泽再也支持不住,背疽发作,于七月初一含恨离世,临终前仍然高呼:“过河!过河!过河!而岳飞一生理想就是直捣黄龙,迎接二圣,收复被金人占领的土地,而当时南宋政府南迁稳定后,丝毫没有北伐的决心,

宗泽死后,杜充继任东京留守。其人“性残忍好杀,而短于谋略,置宗泽生前的计划于不顾,北伐终告夭折。1128年(建炎二年)八月,金军再次南侵。一次,岳飞奉命驻守竹芦渡,用疑兵之计打败金军,因功转武功郎

1138年(绍兴八年)二月高宗为“屈己求和”,进一步重用秦桧,并令其与金接通关系。韩世忠、岳飞对和议一事都表示坚决反对。飞在临安朝见时对高宗说:“夷狄不可信,和好不可恃,相臣谋国不臧,恐贻后世讥议。”高宗不听。十一月,金廷派出江南诏谕使张通古、萧哲,携带诏书,来同南宋“讲和”。金人不称宋朝而称“江南”,不说“议和”而说“诏谕”,把南宋完全置于藩属地位,消息传开,朝野上下,舆论沸腾。宋廷诸大臣对此议论纷纷,多有反对者,然而这些主战派人物如枢密副使王庶、枢密院编修胡铨等,或被罢官,或被贬谪;赵鼎也被罢相。十二月廿七日,秦桧以宰相身份代表宋高宗跪在金使脚下,答应取消宋国号,作金的藩属,并每年纳贡,南宋与金的第一次和议达成。

对此,岳飞很失望。因为宋朝开国者赵匡胤是武将出生,通过黄袍加身成为皇帝,因为宋朝历代皇帝都怕武将弄权,在岳飞权利和军队渐渐大了之后,宋高宗担心了,于是慢慢削弱岳飞的实力,而岳飞也明白“良弓藏,飞鸟尽。要兔死,走狗烹”。于是主动交与兵权,退隐庐山,1140年(绍兴十年)五月,发动政变掌权的完颜兀术废除对宋和议,亲统大军,以山东聂儿孛堇和河南李成为左右翼,取道汴京向两淮进军;右副元帅完颜撒离喝统帅西路,金人再次南下,从同州(陕西大荔县)攻陕西。五月下旬,金军兵临顺昌(今安徽阜阳)城下,顺昌告急。后高宗让秦桧请岳飞出山抗金,岳飞挥师北伐,先后收复郑州、洛阳等地,又于郾城、颍昌大败金军,进军朱仙镇。宋高宗、秦桧却一意求和,以十二道“金字牌”下令退兵,岳飞在孤立无援之下被迫班师。

1141年(绍兴十一年),金国在无力攻灭南宋的情况下,准备重新与宋议和。宋廷乘机开始打压手握重兵的将领,尤其是坚决主张抗金的岳飞、韩世忠二人。完颜兀术在给秦桧的书信中说“必杀岳飞,而后和可成”。之后被秦桧以莫须有的罪名而下令逮捕入狱,十二月廿九日(1142年1月27日),宋高宗下达命令:“岳飞特赐死。张宪、岳云并依军法施行,令杨沂中监斩,仍多差兵将防护。

岳飞在风波亭被杀害,时年39岁;岳云和张宪被斩首。岳飞的供状上只留下八个绝笔字:“天日昭昭,天日昭昭!岳飞的死讯传出,百姓们都为之哭泣;消息传到金国,金国大臣们为此酌酒庆贺,并说:“和议自此坚矣!

那么问题来了!真的是秦桧害死了岳飞吗?答案很多人都知道的吧

本文作者:晨曦微笔(今日头条)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