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飞之死:功高震主野史趣闻

2018-08-25 06:00:31

岳飞,南宋时期著名抗金将领,在短短十年的时间内就变成了和刘光世、张俊、韩世忠并驾齐驱的南宋中兴四大将。岳家军的壮大也一步步的都被赵构和朝廷官员看在眼里,所以就有人上书:“陛下在九重之中,又岂知诸将帅臣所统军马,曾无一言以念及陛下乎?且如泗州之兵,事无大小,则知有张俊;楚州一军,则知有韩世忠;襄阳一军,则知有岳飞;……。一旦缓急之际,人皆各为其主,谁复知有陛下乎?”

这样的言论也符合当时的实情,各路军马都以统帅的姓氏命名,这在宋朝是从来没有过的,这让高宗皇帝怎么想?士兵只知道有将军不知道有皇帝,这是一件非常危险的事情。高宗心里不可能没有忌惮,自然就想将兵权收归朝廷所有,所以就实行了一系列收兵权的方法,但这个时候的岳飞为了北伐的需要,不仅没有放权,还一味的奏请皇帝增兵。

要知道当时的岳家军已经有十万人马了,是南宋兵力最强的一支军队,这时候岳飞还要求增兵,不能不让高宗产生怀疑。朝廷已经开始觉得各大将领兵权过重,尾大不掉了,正想法设法的收回兵权,而岳飞却要求增兵,不管岳飞的动机是什么,在高宗看来,这就是岳飞的挑衅。

金人一再南下,宋军也分几路出击,岳家军气势如虹,更是一路打到了朱仙镇,距离北宋的都城开封仅有几十里路,金兵望风而逃。这时候天下的英雄豪杰只知道有岳飞,其他几路大帅虽然也参加了北伐,但都被岳家军的光辉所掩盖,照着这个事态发展下去,几路军马互相制衡的理论根本就不现实了,这个暂且不说,河北中原的百姓揭竿而起打出的旗号不是“宋”,不是“赵”,而是一个大大的“岳”字,这让赵构作何感想?

在这种情况下,赵构肯定不会让岳飞继续北伐下去,即便岳飞能够收复中原所有的失地,那这天下最后是谁的?赵构不敢拿这个去做赌注,毕竟宋太祖赵匡胤就是通过 “陈桥兵变”建立的宋朝,谁又知道岳飞会不会有二心呢?

就在这样的情况之下,岳飞完全没有掩藏自己的锋芒,反而是不断的上书要求增兵,请求支援,岳飞的忠君为国之心天地可鉴,但高宗和朝廷却不会这么想,岳飞一旦拥兵自立,朝廷并没有兵马能够跟其匹敌,所以面对着天下纷纷响应的态势,高宗急招岳飞班师,这是为自己的天下考虑,为自己的将来考虑,高宗不会把希望赌在岳飞是不是忠心这件事情上。

而岳飞也忽略了高宗心里最真实的想法,虽然有收复中原之心,但并没有理解高宗的真实愿望,纵然能收复中原,但却产生了一个拥兵过重的元帅,孰轻孰重,高宗分的一清二楚,所以岳飞最终被害死在风波亭。

本文作者:喵喵历史君(今日头条)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