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武之时的张汤,真的是所谓的“酷吏”吗野史趣闻
张汤(?—公元前116年12月)是杜陵人。他的父亲曾任长安丞,出外,张汤作为儿子守护家舍。父亲回来后,发现家中的肉被老鼠偷吃了,父亲大怒、鞭笞张汤。张汤掘开老鼠洞,抓住了偷肉的老鼠,并找到了吃剩下的肉,然后立案拷掠审讯这只老鼠,传布文书再审,彻底追查,并把老鼠和吃剩下的肉都取来,罪名确定,将老鼠在堂下处以磔刑。他的父亲看见后,把他审问老鼠的文辞取来看过,如同办案多年的老狱吏,非常惊奇,于是让他书写治狱的文书。
这段据《汉书》记载的犹如小说一般的文字,充分说明了张汤少年时期就熟悉汉朝律法。家庭的环境和他的天赋造成了他从小就有的法律精神。连处死偷肉的老鼠都要动用法律,可想而知他要是为政了更加会按照法律行事。他父亲死后,张汤继承父职。
武安侯田蚡担任丞相,征召张汤为丞相史,又推荐给武帝,补任为御史(《汉书》作侍御史),令他处理诉讼。在处理陈皇后巫蛊的案件时,他深入追查其党羽。因此,武帝认为他很能干,晋升他为太中大夫。他与赵禹共同制定各种律令,务必依法令严峻细密,对任职的官吏尤为严格。
让他升到了西汉三公之一御使大夫的是在处理淮南、衡山、江都三王谋反的案件时,他都穷追狠治,彻底审理。汉武帝欲释放严助和伍被。张汤与汉武帝争论说:“伍被本来就曾谋划反叛之事,而严助亲近交结出入皇宫的陛下近臣,私自交结诸侯亦如此类,不加惩处,以后将无法处治。”汉武帝因此同意将伍被、严助治罪。从此,张汤更加受到尊崇信任,晋升为御史大夫。
那么,他为何被称为“酷吏”?很大的原因是汉武帝即位后,面对遍布整个帝国的豪强,整治的手段不断升级,先是在旧的廷尉-太守的司法体制下入手,后来又增加了刺史巡部,甚至派出相当于后世钦差大臣的“绣衣直指”,杖斧巡郡,遇到盗贼、豪强不法可以直接调兵攻杀。
在旧的法律体系之中诛灭豪强的名臣,司马迁和班固都将之放入了《酷吏传》中,不过这个“酷”字可不是残忍暴虐的意思,其本义是“酒的味道过于醇厚”,试问,酒该不该有酒味?答案不言自明,所以对于酷吏们在地方上屠灭豪强的行为,司马迁这个当时人的态度其实是支持的,只是觉得有些过度,所谓“虽惨酷,斯称其位矣。”
本文作者:兜兜呀谈(今日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