敢动皇帝面前两位红人,狄仁杰曾经也是唐代版侯亮平野史趣闻

2018-08-23 18:32:15


唐代御史台是负责监察官员的,官员贪污腐化、渎职失职,甚至包括私生活都在御史台监察范围内。御史威风八面,谁见谁怕,他们有捕风捉影的特权,什么意思呢?就是说御史们有权在没有明确证据的情况下弹劾官员,说错了也有豁免权。

你上朝要接受御史的监督,嬉皮笑脸了、帽子戴歪了都不行。蜜蜂蛰了你也得忍着,否则要罚俸。你下班了,觉得自由了,还想夜总会KTV?美得你。曾有个官员,下朝了肚子饿,路边买了个蒸饼一边走一边吃,恰巧让御史看到了,对不起,弹劾。为什么弹劾?穿着朝服大街上吃蒸饼什么样子,成何体统!御史弹劾到武则天那里,武则天知道了也很生气,本来此人要升迁的,就此黄了。吃个饼都不行,你看监察有多严。

曾有个监察御史叫韦思谦,每次出巡都盛排仪仗,威仪赫赫,一时人们议论纷纷,说这人怎么这么臭显摆,他解释说:“御史出都,若不动摇山岳,震慑州县,诚旷职耳。”也就是说御史们还有意摆个架子吓唬吓唬大家。

人人都怕御史台官员,唐代大诗人杜牧也当过御史,结果非常尴尬,别人请客吃饭,谁都请到了,就不请他,为什么?谁愿意在宴席上坐个定时炸弹啊。噢,我们吃饭,你盯着我们,我嘬个牙花子回头你再告我个有失仪态?

监察体系对官员们有了威慑力,就能保证清正廉明。唐朝前期政治大体上还算清明,御史台功不可没。御史台这样的做派是皇帝需要的,皇帝需要刚直不阿的人担任御史,这回权善才事件让皇帝看到了——狄仁杰就是这种人啊,敢顶我,还有谁不敢顶的?于是乎,狄仁杰就走上新的岗位了。

狄仁杰担任了侍御史,负责监察官员,举报不法。狄仁杰这个人疾恶如仇,很快又办了两件大案子,使得他在社会上好评如潮。

一个案子是参倒了高宗面前的红人韦弘机,此人早期从事过外交工作,担任过檀州刺史,业绩出色,应该说还是个很有能力的官员。后来担任了司农卿,慢慢地他开始发生变化了(和基建有关的工作看来自古就是官场陷阱)。他主持过几项大工程,这人在这方面有癖好,总是撺掇着高宗大兴土木,太子李弘的陵墓就是他修的。高宗嫌洛阳宫殿比较破旧,想修又担心预算不足,韦弘机在旁边使劲撺掇:“没问题!没问题!以前司农寺都是雇佣工匠砍伐木材,现在我们用户奴采伐,省下好大一笔钱,足够修宫殿的了。”高宗一高兴就任命他主持动工。高宗在这事儿上也是犯糊涂,省下的那笔钱难道不是国库的钱吗?

韦弘机一动工就是大手笔,不仅修缮了旧宫殿,还额外增建了几座宏伟的新宫殿,非常壮丽豪华,其中上阳宫沿着洛水的长廊就长达一里。高宗看了非常高兴。底下大臣都明白,这里面肯定有猫腻,伐木省下的那点钱肯定不够修这么大宫殿的,预算肯定突破了。韦弘机这么喜欢搞工程,肯定是趁机谋私利,捞油水嘛。这种猫腻想必大家都清楚,可是韦弘机在高宗面前很红,大臣都不愿意挑头。宰相刘仁轨就是这样,看不惯韦弘机,自己又不愿出头,他去找狄仁杰,说:“古天子陂池台榭皆深宫复禁,不欲百姓见之,恐伤其心。而今列岸謻廊亘王城外,岂爱君哉?”意思是这个韦弘机太不像话,新修的宫殿就在洛水岸边,隔着河老百姓都能看到宫殿里的状况,皇帝还有威严可言吗?古代认为皇帝不能轻易让平民看见,否则无法保证威严。你看刘仁轨这人够滑头,他只说宫殿选址不对,不提贪污的事情,为啥?因为选址问题是秃子头上的虱子——明摆着的,贪污这个事情即便大家都能猜到,你也要拿出证据,所以他不愿惹这个臊,于是到狄仁杰面前说,盼着狄仁杰去出头。

狄仁杰不可能看不透他的意思,但是侍御史职责所在,再加上刚直不阿,所以狄仁杰毅然出面弹劾,结果果然查出韦弘机的问题了——韦家人盗取公物,也就是贪污公家物资钱财。高宗想保他也保不住了,韦弘机就此被免官了。

另一件案子涉及高宗面前另一个红人王本立,这人善于拍马,仗着高宗宠信,胡作非为,大臣们都比较怕他。狄仁杰弹劾他,高宗有点舍不得,说这人是个人才,留着吧。反正爱拍马屁的人在皇帝眼里一般都是人才。结果狄仁杰倔劲上来了,他对高宗说:“国家虽乏英才,岂少本立之类!陛下何惜罪人而亏王法。必欲曲赦本立,请弃臣于无人之境,为忠贞将来之诫!”朝廷再缺人才,也不缺王本立这样的,您要是非保他不可,干脆把我流放了,让以后的人看看忠贞之人的下场,引以为戒。要他还是要我,您看着办吧。大家看到了吧,这阵子的狄仁杰比以前更强硬了,说话更干脆直接。高宗只得妥协,王本立也被弹劾倒了。

经过这两件事,朝野上下对狄仁杰交口称赞,都觉得这人是个强势人物。当然,也保不齐有的人觉得狄仁杰比较“二”,比如刘仁轨可能就是这样看的。不过话说回来,历史上成大事的都不是唯唯诺诺、中规中矩之人。

本文作者:飞走的猪猪(今日头条)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