埋葬着所有唐代皇帝的关中十八陵,只有一座他不敢动野史趣闻
关中十八陵是指关中地区的十八座唐代陵墓。说起唐代,大家都知道,文昌武德均达到高峰。墓葬也是如此,唐代崇尚厚葬,唐代大墓几乎都是装饰精美,奇珍异宝满藏其中,尤其是帝陵,更是雄伟瑰丽,气势磅礴。关中十八陵各据一山,因山起陵或封土为陵或凿山为陵,有的山势险要,曲折蜿蜒,有的峰回路转,难觅行踪,经常是几百里的连绵不绝,每一个都是固若金汤。但是这个人却将关中十八陵盗了十七座,只有一座他不敢动一分一毫。
关中18陵
这个人也有个传说,相传他出生之时,有匪星陨落在差额山(待查询),差额山与九葱山向望,而九葱山就是唐代昭陵的所在,当时就有人预言昭陵必有灾难,果不其然。
他就是五代时期的温韬,这个人也算是从小盗墓起家,对盗墓的利润深有体会。其胃口也越变越大,竟然盗取了关中的十七座陵墓。而最令人好奇的就是唐太宗的昭陵,唐太宗生前明确表示死后薄葬,却用13年来修建陵墓,面积多达2万公顷,周长60多千米,而且据说还有王羲之的《兰亭序》,关于这个《兰亭序》还有这么个故事。
墓穴
《兰亭序》是王羲之醉酒之后一挥而就,后来重新写再也写不成了。所以王羲之将其看作是最得意的作品,死后也是代代传承,每一代都将其看作是宝贝疙瘩,直到第七世孙王法极出家,圆寂后将《兰亭序》传给了他的弟子辩才和尚。唐太宗李世民也是酷爱书法,尤其仰慕王羲之的书法,多次向辩才和尚索要而不可得。这时的唐太宗李世民也是用了下三滥的手段,竟派人偷出了《兰亭序》并送给了李世民,李世民的遗命就是将《兰亭序》带进坟墓,虽然温韬将盗出的东西一一清算,但是就没有《兰亭序》,这之后《兰亭序》的去处就是个谜了。
温韬
闲话少说,温韬用尽了所有手段盗了关中的十七座陵墓,得到了一堆一堆的财宝,可是有一座陵始终不敢动一分一毫,那就是武则天和唐高宗李治的合葬陵——乾陵。
据宋代学者程大昌的《考古编》记载,“史载温韬盖发唐陵,独乾陵不可近,近则有风雨”。若是记载属实的话,温韬不敢动乾陵的原因竟是每次接近乾陵就刮风下雨。现在看来这个原因实是无稽之谈,但是在古代,迷信思想盛行的时代,这种风雨的预见性胜似恐惧,所以温韬一直不敢盗取乾陵。
关注我,下期更精彩。
本文作者:偷儿扒历史(今日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