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那些事儿》Ⅱ:郑和之后,再无郑和野史趣闻
接上篇,《明朝那些事儿》的第二部《万国来朝》有感:
郑和有一个比较快乐的童年,他的父亲精通航海技术,所以儿时的他也爱上了航海这门比较特殊的兴趣爱好。洪武十三年1381年冬,明朝军队进攻云南。马三保10岁,被掳入明营,被阉割成太监,之后进入朱棣的燕王府。在他十岁那年,却遭到这样的厄运,实在是倒霉,然而他并没有放弃心中的梦想。
正如之前说到的,朱棣派他执行下南洋的航海任务,实际上是为了找一个人,郑和也明白自己的职责和使命,但他不知道,这次远航正在创造历史,将会永远的载入史册被后人传颂。
历史会记住这个日子,永乐三年六月十五日(1405年7月11日),郑和在福建五虎门起航,激动之情溢于言表,终于等来了实现梦想的机会!郑和的船舰浩浩荡荡的出发了,据史料记载,最大的船有十二张帆,锚和舵也是巨无霸型的,转动的时候需要几百人一起才能摆得动。而这条船的舵叶足足有三层楼高!评价:航空母舰,名副其实的航空母舰。
郑和在之后的五次下西洋的主要目的变成了宣扬国威,和平交流,让那些小国看看大明的强盛。经过他的努力,西洋各国与明朝建立了良好的关系。越来越多的国家派使者前往明朝朝贡,有的干脆国王自己带个几百人的旅游团前去参观,顺便混吃混喝,赖着都不想走了。这才是生活啊。
朱棣逝世后,郑和陷入了低估,再也没有人支持他的航海事业了。可他还是没能到达心中的圣地——麦加。他还在等一个机会,这一等就是十年。宣德六年,郑和终于接到了下西洋的指令,这一年他已经六十岁。然而他依然是亢奋的,似乎他就是为海而生,扬帆起航吧。这一去,便再也没能回来。1433年,郑和积劳成疾,死于归途。他跟朱棣一样,死于那个他热爱的事业。郑和是属于大海的,他的心一直都在那里。
从此,人们再也没有能够看到大明的船队,郑和之后,再无郑和。
这个名字会被人永远铭记。而我们听到之后是光荣的,骄傲的,为我们的祖先骄傲。郑和下西洋的意义高中学历史的时候背过,无非那么几点,和平外交、宣扬国威、发展海外贸易、开拓海洋事业。强盛的大明王朝没有掠夺那些小国的一分一毫,而他们也知道,这些人不是来掠夺的,是来给予的。什么是民族素质,什么叫心胸开阔。六十年后的达伽马用相反的方式证明了这一切。
真心为当时的明朝感到骄傲,为朱棣感到骄傲。这是属于那个时代的光荣,永世难忘。
未完待续……
本文作者:懒人漫游(今日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