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宋十大武将排名,第一你想不到野史趣闻
排名第十的是南宋大将:张俊 张俊,字伯英,凤翔府成纪人。 履历:起于诸盗,年十六,为三阳弓箭手。政和七年,从讨南蛮,转都指挥使。宣和初,从攻夏人仁多泉,始授承信郎。平郓州贼李太及河朔、山东武胡群寇,功最,进武德郎。南渡后,俊握兵最早,屡立战功,与韩世忠、刘锜、岳飞并为名将,世称张、韩、刘、岳。为镇洮、宁武、奉宁军节度使。十六年,改镇静江、宁武、静海军。二十一年冬,帝幸其第,拜太师。 张俊历经和西夏、金国的战争历练,履建战功,是南宋开国后的主要军事将领,被皇帝视为左膀右臂。但是后来依附秦桧,力主议和,排挤韩世忠和岳飞,最终被后世唾骂。
排名第九的是北宋大将:范廷召,冀州枣强人。 履历:世宗即位,入补卫士。从征高平,战疾力,迁殿前指挥使。 咸平二年,契丹入塞。廷召与战瀛州西,斩首二万级,逐北至莫州东三十里,又斩首万余,夺其所掠老幼数万口,契丹遁去。师还,录功加检校太傅,益赋邑,又改殿前都指挥使。 范廷召从普通士兵成长为一路的主帅,最后官至殿前都指挥使。历经数十战,重大的胜利不少,不论在和辽国,还是和西北的战场,都有好的表现。但是可惜的是,他主要是在和辽国打得是防御战,在宋朝总体实力不济的情况下,难于以一己之力改变总体战略态势,且年岁已高,难以再发挥重要作用。
排名第八的是南宋大将:孟珙,字璞玉,随州枣阳人。 履历:端平元年,特授武功郎、主管侍卫马军行司公事。擢建康府都统制兼权侍卫马军行司职事。二年春,授宁远军承宣使、带御器械、鄂州江陵府诸军都统制。未几,授枢密副都承旨、京西湖北路安抚制置副使兼督视行府参谋官。未几,升制置使兼知岳州。收复襄阳后,授枢密都承旨、制置使兼知鄂州。后来病遂革,乞休致,授检校少师、宁武军节度使致仕。 宋之辱于金久矣,值我国家兴师讨罪,声震河朔,乃遣孟珙帅师夹攻,遂灭其国,以雪百年之耻。孟珙最出名的一战是会合元军合围蔡州,灭亡金国,且在战役中发挥了主要作用,一雪南宋百年之耻。后来,力主恢复失地,在荆湖战场,作为一路主帅,大力加强襄阳地区的防御,有效的抵抗了元军的进攻。
排名第七的是南宋大将:吴玠,字晋卿,德顺军陇干人。 履历:未冠,以良家子隶泾原军。政和中,夏人犯边,以功补进义副尉,稍擢队将。从讨方腊,破之;及击河北群盗,累功权泾原第十将。靖康初,夏人攻怀德军,玠以百余骑追击,斩首百四十级,擢第二副将。建炎二年春,权泾原路兵马都监兼知怀德军。四年春,升泾原路马步军副总管。后为秦凤副总管兼知凤翔府。绍兴二年,命玠兼宣抚处置使司都统制,节制兴、文、龙三州。四年二月授玠川、陕宣抚副使。七月,拜检校少师、奉宁保定军节度使,六年,兼营田大使,易保平、静难节。 吴玠先后经历与西夏和金国的战事,特别是在富平之战后,独立指挥了和尚原、饶风关、仙人关构成的西线3大战役,充分显示了吴玠卓越的军事才能,打破了金国入侵川蜀的战略计划,既保卫了川蜀安全,又有力支援了东线的抗金斗争。
排名第六的是南宋大将:刘锜,字信叔,德顺军人,沪川军节度使仲武第九子也。 履历:高宗即位,录仲武后,锜得召见,特授阁门宣赞舍人,差知岷州,为陇右都护。与夏人战屡胜。张浚宣抚陕西,以为泾原经略使兼知渭州。绍兴六年,权提举宿卫亲军。锜因请以前护副军及马军,通为前、后、左、右、中军与游奕,凡六军,每军千人,为十二将。七年,帅合肥;八年,戍京口。九年,擢果州团练使、龙神卫四厢都指挥使,主管侍卫马军司。十年,金人归三京,充东京副留守,节制军马。三十一年,以锜为江、淮、浙西制置使,节制逐路军马。 刘锜作为名将之后,表现不俗,首先在富平之战中,率领泾原骑兵打得金军右路主帅金兀术满地找牙。在顺昌保卫战中,再次以少胜多,打得金兀术大败而回,铁浮图和拐子马也被消灭殆尽。以至于在完颜亮南侵时,竟然没有金将敢与刘锜对阵。完颜亮光火之下只好说:“吾自当之。”可见刘琦在金军心目中的威名。
排名第五的是北宋大将:狄青狄青,字汉臣,汾州西河人 狄青最初是皇帝身边的侍卫亲军,后来在与西夏的战事中屡立战功,拜为节度使后又为枢密副使,在平定南方依智高的叛乱中以奇兵获胜。可见其用兵入神。不仅熟悉北方大规模的野战,也熟悉南方特定地形的战术。由士兵升为枢密使在北宋他是第一人,且在士兵中的声望很高。可惜被文官集团所猜疑,过早逝世。
排名第四的是北宋大将:种师道,字彝叔。 种师道作为西北将门之后,熟知西北军事,是西北军中少有的有指挥大兵团作战经验的将领。重点战役是:政和六年,种师道应诏帅陕西、河东等七路兵马,共十万之众进攻东线战场的臧底河城,在此战中,种师道展示了一个统帅应有的治军手段,提前攻破臧底河城。一雪数年前王厚、刘仲武等人大败之耻。宣和元年(lll9),以种师道为都统制,率10万大军平永和、割踏、鸣沙三城,为宋朝全部夺回横山地界。虽然后来在第一次伐辽中失败,但是保全了宋军主力,同时也显示了他的战略眼光。靖康年间,75岁的种师道再次被启用,主持抗金大计,在此期间,提出了一系列正确的战略主张,可惜没有被皇帝和宰执采用,才会有后来的靖康之祸。
排名第三的是南宋大将:韩世忠,字良臣,延安人。 韩世忠从西北从军,以功晋级。在平定方腊是,亲擒方腊,获大功,但是被大将辛兴宗据为己有。在康王登基时,成为最早的皇帝的班底。包括在明受之变中的表现,和大将张俊同被皇帝视为左膀右臂。在黄天荡一战中,以少击多,阻滞金国大军40余天,使兀术从此不敢再谈渡江。并在淮东战线上南征北战,屡立战功,受三镇节度使。后来秦桧诬陷岳飞,只有他敢站出来为岳飞说话,可见其之正气盎然。高宗的母后韦氏南归后还不断询问韩世忠的情况,可见韩世忠在北国的影响力。
排名第二的是南宋大将:岳飞,字鹏举,河南汤阴人。 岳飞的履历我不说大家也熟知,我们小时候都知道说岳全传,对岳飞的抗金实绩都非常熟悉,这里不再多说。其实岳飞不论在平定内乱,还是在外抗侵略的战争中都履历功勋。授两镇节度使。其所率的岳家军也是当时实力最雄壮的军队。但是由于他的性格过于直率,也为他的结局埋下了悲剧的种子。但是无论怎样,岳飞坚持恢复中原,严格治军的英雄主义气概和爱国主义精神还是为我们全中华民族子孙所敬仰的。
两宋排名第一的大将是宋太祖赵匡胤。 赵匡胤从士兵开始屡立战功,特别是在高平一战中,力挽狂澜,确立了自己在禁军中的地位。30岁即建节,自古少有。在代周后,又完善各类制度,避免了五代政权频繁更替的毒瘤。通过统一南方,确保了中原的和平发展。他克服了过去武将嗜杀戮的恶习,并为后世确立了一个好的典范。最终创立了300余年的大宋江山,作为武将出身的赵匡胤,能有如此才略,自古武将中,无人能比。所以当之无愧排在第一。
本文作者:历史班主任(今日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