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权帐下:武将武力排名野史趣闻
1.太史慈
东汉末年武将,官至建昌都尉。弓马熟练,箭法精良。原为刘繇部下,后被孙策收降,自此太史慈为孙氏大将,助其扫荡江东。太史慈身长七尺七寸,美须髯,猿臂善射,弦不虚发,是个真正的神射手。公元195年(兴平二年),扬州刺史刘繇与太史慈同郡,自太史慈离开辽东回来后,未与之相见,于是太史慈亦渡江到曲阿相视刘繇,未去而孙策已攻至东阿。有人劝刘繇可以任用太史慈为大将,以拒孙策,刘繇却说:'我若用子义,许子将必会笑我不识用人。'因此只令太史慈侦视军情。及至神亭,太史慈独与一骑小卒同遇上孙策。当时孙策共有十三从骑,皆是黄盖、韩当、宋谦等勇猛之士。太史慈毫不畏惧上前相斗,正与孙策对战。孙策刺倒太史慈的座下马,更揽得太史慈系于颈后的手戟,而太史慈亦抢得孙策的头盔。直至两家军队并至神亭,二人才罢战解散。
三国志记载:於是严行蓐食,须明,便带鞬摄弓上马,将两骑自随,各作一的持之,开门直出。外围下左右人并惊骇,兵马互出。慈引马至城下堑内,植所持的各一,出射之,射之毕,径入门。明晨复如此,围下人或起或卧,慈复植的,射之毕,复入门。明晨复出如此,无复起者,於是下鞭马直突围中驰去。比贼觉知,慈行已过,又射杀数人,皆应弦而倒,故无敢追者。
另一段:慈长七尺七寸,美须髯,猿臂善射,弦不虚发。尝从策讨麻保贼,贼於屯里缘楼上行詈,以手持楼棼,慈引弓射之,矢贯手著棼,围外万人莫不称善。其妙如此。
走射无敌,当之无愧的王牌adc。
2.甘宁
甘宁,字兴霸,巴郡临江人,三国时期孙吴名将,官至西陵太守,折冲将军。 建安十八年(213年)正月,曹操率大军号称四十万攻打濡须口(今安徽巢县南),饮马长江。孙权率兵七万迎击,派甘宁率三千人为前部督。孙权密令甘宁夜袭曹营,挫其锐气,为此特赐米酒。甘宁选精锐一百多人共食。吃毕,甘宁用银碗斟酒,自己先饮两碗,然后斟给他手下都督。都督跪伏在地,不肯接酒。甘宁拔刀,放置膝上,厉声喝道:“你受主上所知遇,与甘宁相比怎样?我甘宁尚且不怕死,你为什么独独怕死?”都督见甘宁神色严厉,马上起立施礼,恭敬地接过酒杯饮下。然后,斟酒给士兵,每人一银碗。至二更时,甘宁率其裹甲衔枚,潜至曹操营下,拔掉鹿角,冲入曹营,斩得数十级还。曹营大惊,等到举起火把时,甘宁已经回营,夜里见到孙权。孙权笑着说:“这也够把老头子(指曹操)吓一跳了吧,只是想试试你的胆子罢了”,于是赏甘宁绢一千匹,战刀一百口,并增兵二千。从此,孙权对甘宁更加看重,并称赞道:“孟德有张辽,孤有兴霸,足相敌也。”
这就是好多人津津乐道的甘宁百骑劫曹营。
3.凌统
凌统,字公绩,吴郡余杭人,三国时东吴骁将,破贼校尉凌操之子。东汉献帝建安十三年后孙权复征江夏,凌统为前锋,与亲养健儿数十人共乘一船,常前行离后兵数十里之隔。行入右江,凌统斩黄祖将张硕,尽获其船人众。合肥之战,时孙权全军出阵,前部已发,魏将张辽等却忽在津北出现。孙权急命人追回前兵,然而兵去已远,不能相及,凌统便率领亲近三百人攻入敌围,扞护孙权突走。同时敌方已毁掉桥梁,孙权策马飞驰而过,凌统复还奋战,左右战士尽死,自身亦被创,仍攻杀数十人,待孙权无事方还。但是桥断路绝,凌统遂被甲潜行。孙权回船后见凌统,既惊且喜。然一生未挑死过什么牛人,只有个挑张硕的纪录,不过也有和张辽大战50和的平手纪录。而且,能在300多侍卫尽皆战死的情况下,全身而退,决非泛泛之辈!
4.周泰
周泰,字幼平,九江下蔡人。三国时期吴国武将。周泰多次于战乱当中保护孙权的安危,身上受的伤多达几十处,就像在皮肤上雕画一样,吴将朱然、徐盛等因此对其拜服。建安二年(197年),袁术拉拢丹杨、宣城、泾、陵阳、始安、黟、歙等县山贼头目祖郎,作乱当地,时孙策六县山贼,而周泰与孙权住宣城,只有不到千人,斗志低下,而且没有防护工事,山贼数千人蜂拥而至,孙权刚刚上马,山贼就已经杀到跟前,兵器已经砍到了马鞍上,士众都难以安心迎敌,只有周泰奋起,激昂作战,用自己的身体来保护孙权,其他人受周泰的影响才与周泰一起慷慨应战,奋力将山贼杀退,周泰身上受伤十二处,很久才康复。
5.黄盖
黄盖,字公覆,零陵泉陵人。建安十三年(208年)赤壁之战时,黄盖前往曹营诈降,并趁机以火攻大破曹操的军队,是赤壁之战主要功臣之一,以功拜武锋中郎将,他也因为此事迹而被后人广为传颂,建安二十四年(219年),武陵发生蛮族叛乱,进攻城邑,黄盖被调驻为太守,当时郡中只有五百人,黄盖运用战术,大开城门引蛮兵入城,入了一半时,立即发动攻击,斩杀数百人,并收复所失的城邑,斩杀其领袖,放了投降者。以一季的时间,平定所有的乱事,当地的各部落的头目对他以礼相待。之后病死
此次排名不算孙策、孙坚。(文中图片均来自网络)
本文作者:你们只会看娱乐(今日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