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人怎么这么难读懂曹操?野史趣闻
文/炒米视角
看不懂曹操,是因为人性是复杂的。就像《罗生门》,不同的人站在不同的角度和立场去看曹操,会得到不同的答案。

汉朝一直以来都有“谶纬”之术,往往有种“神准”的感觉。而士族子弟出仕之前,需要一些“大名士”的“背书”。汝南许劭曾给曹操下如此评语“治世之能臣,乱世之枭雄”。这个许劭,看过《军师联盟》的应该知道,就是搞”月旦评”那货。其实这个评价是相当到位的,所以非常有“谶纬”的味道。
但是后世评价曹操,受儒家“道统”影响,因此刻意将“曹操”归为“奸雄”。甚至《三国演义》里还杜撰了“错杀吕伯奢一家”,还有那句著名的“宁教我负天下人,不教天下人负我”。这其实就是典型为了抬高刘大耳朵,故意抹黑曹操。以至于传遍成民间文学后,曹操完全就是一边倒负面形象,在京剧的脸谱化中,曹操就是“白脸”,白脸为奸。

那么当后人在先入为主认为曹操是个“奸雄”之后,看到《短歌行》,觉得这篇充满悲悯之心的诗歌,竟然出自一个奸雄之手。其实我们中立地去看曹操这个人,这是一个实用主义者。而且是一个非常有才华(建安文学“三曹”之一另外两曹是他儿子)、有心胸、有能力,但是缺点也非常明显之人。
曹操最大缺点和为人诟病的地方,最主要集中在好色和嗜杀上。几乎打完仗第一件事情就是去抢美女,在徐州跟关羽抢秦宜禄老婆,最终得罪关羽;睡张绣嫂子,结果差点丢了命,丢了典韦和长子曹昂和侄子曹安民。曹操滥杀在当时的军阀中是比较“狠”的,这源于他的一道命令,就是攻打城池前,限令投降,投降既往不咎;不投降,城破屠城。这或许还能认为是一种战略需要。但”三屠徐州”,这事显然私愤更重。

但曹操的优点很明显,功绩其实也是远超刘备的。最早实行屯田制,并分为“军屯”和“民屯”由弱胜强,安定北方。创立了不是最早但是最牛的“特种部队”虎豹骑。不拘一格广招人才,唯才是举。特别是在用人方面更可以看出曹操的“实用主义”。惟才不惟徳,要的就是那种能干实事的,像郭嘉这类滥喝滥嫖的人,在德行方面,刘备和孙权都是很难容忍的,但是在曹操“宽容”下,智商爆棚,贡献犹巨。
多年以后,有一个叫陈友谅的人对曾经的领导徐寿辉下毒手的时候,曾经说过,”你这样一个好人是如何存活在这个乱世的?”
是的,“宁为太平狗,不为乱世人。”一个“好人”在乱世自保几乎都不可能。所以能做出如此功绩而言,曹操绝对不是一个“好人”,自然刘备也不是。

当年的豪族世家,巨无霸,不可战胜的敌人袁绍,都败于曹操之手。而起于行伍,崛之于野的曹操与刘备各有各的精彩。乱世之中,各秉其道,最终皆未功成,都未能图得天下一统。
文/炒米视角
原创首发,欢迎关注或吐槽

本文作者:炒米视角(今日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