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历史,梦回北魏:云冈石窟!野史趣闻

2018-08-21 15:30:36

云冈石窟位于山西省大同市西郊17公里处的武周山南麓,石窟依山开凿,东西绵延1公里。目前存有主要洞窟45个,大小窟龛252个,石雕造像51000余躯,最大佛像17米,最小仅2厘米,是中国最大规模的石窟群。与敦煌莫高窟、洛阳龙门石窟和天水麦积山石窟并称为中国四大石窟艺术宝库。

云冈石窟:建造背景

石窟始凿于北魏兴安二年(公元453年),大部分完成于北魏迁都洛阳之前,(公元494年),造像工程则一直延续到正光年间(公元520~525年)。北魏王朝是由少数民族鲜卑族建立的,鲜卑族拓跋部是一支兴于阴山山脉以南大草原的游牧民族。

公元386年,鲜卑拓跋崛起,在盛乐---今内蒙古和林格尔建立了北魏政权。随后,又威服塞北各族,于398年迁都平城今大同市,平城作为北中国政治、文化中心达96年鲜卑拓跋风俗淳一,原本不信佛法,与魏晋通聘后,特别是经过什翼犍的引进,才开始接受佛教。 在北魏和平年间(公元460年至471年),佛教文化盛行,在公元450年时,魏孝文帝令沙门统昙曜(音坛耀)开凿石窟,于是由著名和尚昙曜主持,在京城西郊武州塞,开凿了五所石窟,现编号第十六窟至第二十窟,就是当时开凿最早的所谓“昙曜五窟”。

其他主要洞窟,也大多完成于北魏太和十八年(公元494年)孝文帝迁都洛阳之前,距今已有一千五百多年的历史。北魏著名地理学家郦道元在《水经注》中,记录了当年云冈石窟的壮景:“凿石开山,因岩结构,真容巨壮,世法所希。山堂水殿,烟寺相望,林渊锦镜,缀目所眺”。

当时佛像的形状一般是厚唇、高鼻、长目、宽肩,有雄健的气概,体貌表现了少数民族的特征。大佛像高大雄伟,显示举世独尊,无可对比的气概。其它石像,各按品极一个低似一个,全体服从大佛像。再配上飞天和侏儒,为大佛服役。飞天手执乐器,飞舞天空,表示在大佛庇荫下服役的愉快。侏懦身形矮小,躯干健壮,雕刻在龛基、座础、梁下、柱顶等处,用力举重物,神情仍甚欢喜,表示为大佛服重役是快乐事。大佛象征皇帝,其它各级石像是大小群臣,飞天侏儒是各种服役的奴隶和民众。

云冈石窟:特色纷呈

世界文化遗产云冈石窟以其规模宏大,题材多样,雕刻精美,内涵丰富而驰名中外。云冈石窟之所以举世瞩目,可概括五个字曰:古、多、大、精、美。

中国艺术始于魏晋南北朝之际,以王羲之之书,顾恺之之画最为出名,但这些书画真迹,今已难以见到。其真迹供人欣赏者,则云冈石窟实为最早者。云冈石窟雕刻艺术,是世界石窟艺术史上最壮丽最辉煌的篇章,是佛教史上的一块里程碑,是北魏王朝历史、社会、文化、民族心态、民风民俗的忠实记载。

云冈石窟现存大小洞窟254个,佛龛1200余座,雕像51000余躯,石雕面积18000余平方米,窟龛绵延1公里。五万余尊形态各异,仪态万千的造像,遍布在各个大像、佛殿、塔庙、单室等多种形制的洞窟内外。诚如著名文学家冰心称:“万亿化身,罗刻满山,鬼斧神工,骇人心目”。此外还有万佛洞、千佛寺、千佛龛、千佛柱、千佛崖、千佛袈裟等。云冈石窟佛像何其多也。

云冈石窟第3窟为最大的洞窟,平面为凹字形,东西长为45米,南北进深约16米,高约13米。其体量真可谓硕大无比。诚如《续高僧传》称,(灵岩大寺)“龛大者,举高二十余丈,可受三千许人,面别镌像,穷诸巧丽,龛别异状,骇动人神”。在5万多躯造像中,10米以上的佛像就达9尊之多。其中第5窟主像释迦牟尼结跏趺坐像高17米,为云冈大佛之最,其盘膝宽约14.6米,占据窟内三分之二的空间,雍容华贵,精美绝伦,雕刻精美,令人留连。咸丰《重修大佛寺碑记》称,“云郡之西有冈焉,上出浮云,下临绝壑,刊石为佛,即岩为宫,浩浩乎法相之大,佛图之多,矗不知几千万座”。山高、窟高、佛高,当游人登上佛阁绝顶时,有“山峰楼阁与天齐,佛顶似接白云”之感。故“石窟摩云”为“云中八景”之一。明代王仪诗云“千仞孤峰百尺楼,云天高并两悠悠”,可谓大也。

云冈石窟以皇家之实力来营造,因而以皇家风范而异于其他早期石窟。以融会东西,贯通南北的鲜明的民族化进程为特色,在石窟构建中独树一帜。其早期雕刻艺术,受犍陀罗艺术和秣菟罗佛教艺术的影响。雕像带有浓厚的希腊和印度的风格。太和前后佛教艺术中国化,雕刻了数以万计的佛、菩萨、天王、力士、飞天等。它们姿态各异,佛像端庄、和蔼,菩萨典雅、含蓄,飞天活泼、可人,力士强壮、有力。付与顽石以灵气,既有形,又有神,形神兼备,感人至深。诚如《大金西京武州山重修大石窟寺碑》载,“虑不远不足以成大功;工不大不足以传永世。且,物之坚者莫如石,石之大者莫如山,上摩高天,下蟠厚地,与天地而同久”。可谓“精”也。

云冈石窟雕刻艺术之精湛,造像内容之丰富,堪称公元5世纪后半叶中国佛教雕刻艺术的“陈列馆”,被誉为世界伟大的古代雕刻艺术宝库。云冈石窟的设计者和工匠们,艺术地创造佛、菩萨和诸神的形象雕刻中,浸注着对这些造像美的理念。正因为创作者美的构思,所产生的景仰力、虔敬力、震慑力、赞叹力,千百年来深深打动多少参观者,多少人举目瞻仰,低头膜拜,让人“神魂丧失,莫知所是,方知文字之无用”。可谓美哉!

云冈石窟:今日外观

山堂水殿(即:灵岩寺)

七孔桥

亭台楼阁

楼阁建筑

第5窟、第6窟

接近一千六百年的历史,云冈石窟由于受到风化、水蚀、地震的影响,乃至解放前人为的破坏,整体毁损较为严重。据不完全统计,被盗往海外的佛头,尽高达1400余尊,斧凿遗痕,至今仍在...千百年来,无论风吹雨打、酷暑严寒,栩栩如生的石佛像们依然傲然挺立的为我们展示了古人们的智慧。

穿越历史,梦回北魏。这里的一座座洞窟给我们带来了无穷冥想,深深地感受到中华民族的伟大和我们民族历史的厚重!

本文作者:大雁北(今日头条)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