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北魏遗风 佛颜观历史 记龙门石窟野史趣闻

2018-08-21 15:30:31

犹记得初中课本上有一首杜牧的诗: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对南北朝那个帝王高产的疯狂尴尬年代其实没多少了解,政治影响就留给历史学家去评判;而文化影响方面,一直流传被且后人熟悉称道的,我想应该就是龙门石窟。

很多人都说,到洛阳,最值得一去的地方就是龙门石窟。以前在很多书籍和影像资料里见过,最常见的取景角度就是隔江相望那尊最大最高的佛像,和乐山大佛倒有些异曲同工之妙。

再说龙门石窟总共97000多尊佛像,每一尊样貌都端庄美好,五官生动栩栩如生,而且身形优雅,体态从容各异。

奉先寺的卢舍那佛像,就是龙门石窟的代表形象,有17米之高,头4米,耳朵也将近2米。而石窟内最小的佛像虽然只有两厘米,也同样神形具备。一高一低,一大一小,这鲜明的对比背后是无法想象,无法想象工人们要有怎样巧夺天工的技艺和怎样的匠心独运,才能让气势磅礴和精致小巧,在这恢弘的画卷里做到完美融合。

可是,电视终究是电视,照片也终究只是照片,拍的角度再好,像素再高,也抵不过人眼亲身去看来的震撼。

一路看来都轻言细语不敢高声,唯恐惊动了这沉睡多年的佛群;最后去的香山,在山际与大佛遥遥相对,伊水水静静的流淌,逝者如斯夫……

本文作者:鱿鱼趴趴走(今日头条)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