巷说历史:我来自宋朝,我想知道明朝发生了什么事?野史趣闻
前几天,我无意中收到了一个宋朝人的提问,不要问我是怎么收到的,我有一台时光穿梭机我怎么会告诉你们!不过这台机器只能寄信,不能寄人,真的!!话说这个宋朝人开门见山的问我,我想知道明朝发生了什么事?我很纳闷,只能回答他,我怎么知道明朝发生了什么事!随后在心里默默背诵了一遍朝代顺口溜,唐宋元明清……不对!你是怎么知道有个明朝的?!他没给我回信,有可能被我的睿智吓傻了。
虽然跟这位宋朝笔友断了联系,但睿智如我还是仔细思考了一下他的问题,如果有一个来自宋朝的人想知道明朝的事,应该怎么办呢?答案当然是——看史书——啦!难道还让我把明朝276年发生的事讲给他听吗?!

还好我国从西周末年起就已经有记载历史的习惯了,西周灭亡后虽然建立了一个东周,但周天子权势日微,各诸侯国根本不把他放在眼里,这段时期又被称为春秋战国时期。此时的史书,大多以诸侯国为单位各自书写,比如郑国的《志》、楚国的《梼杌》、鲁国的《春秋》等。
说起《春秋》是不是就有人想到了《左传》,别说这两者之间还真有关系,《左传》一书其实是给《春秋》做注解的,当然它也是史书,只不过把《春秋》中某些部分叙述得更完整。实际上除了《左传》外,《春秋》还拥有两本注解,分别是《公羊传》和《谷梁传》。

基本上来说,我国早期的史书都是编年体,也就是以年代为线索记录历史事件,比如公元XXX年XXX月XXX日,皇帝便秘了三天,公元XXXX年,某大臣被老婆赶出了家门等等等等。后来诸侯国林立,史书也延伸出了国别体,也就是以国家为主体记载,春秋时期左丘明所作的《国语》和汉初刘向编著的《战国策》就属于国别体。再后来又有了纪传体、断代体、纪事本末等类型,一般情况下史书的写作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并不会拘泥于一种题材。
东汉司马迁的《史记》,是我国最早的纪传体史书,它记述了自上古黄帝到汉武帝元狩元年之间,各帝王将相、社会名流的故事,以他们的个人经历为噱头,其实是在强行向读者灌输自己的观点,《史记》多有司马迁想当然的猜测推理之言,就是不知道有木有人看粗来。继《史记》之后,东汉班固的《汉书》则将汉高祖到王莽新政的历史写全了,这本书可以算作了解西汉的窗口。再往后的《后汉书》则成书于南朝时期,由历史学家范晔编撰,主要了记述西汉光武帝时期到汉献帝刘协时期的历史。
不得不说,整个汉朝的史学家都在司马迁的带领下爱上了纪传体,这三本汉朝历史的代表作,全部是人物传记。而且因为写的人多,不知道为什么纪传体就成了历朝历代正史的写作手法,后来入选我国古代正儿八经史书的二十四史,都是这种写法。

所谓正史大部分都是由官方主持编撰的,为了保证完整性和可操作性,一般都是本朝整理编写前朝的,就如唐朝写隋朝、元朝写宋朝、清朝写明朝,其遵循的普遍规律是,想怎么写就怎么写。

三国时期的代表史书《三国志》是由西晋陈寿所写,我强调一下,后来的《三国演义》真的只是小说!!!里面的人物事件其实跟正史已相去甚远,不可尽信,演义的作者罗贯中也是元末明初之人,差了东汉不知道多少年。
晋朝正史《晋书》则是唐朝时由房玄龄主持编写。
南北朝时期政权更迭频繁,皇帝走马灯一样换来换去,《宋书》、《南齐书》、《梁书》、《陈书》、《魏书》、《北齐书》《周书》主要记录了这一段乱世的历史,里面也包含了对五胡十六国的描写。
唐朝建立后,魏征主持编撰了《隋书》,之后李延寿又将南北朝时期的历史做了整理,汇编成《南史》、《北史》两书。
这里普及一下隋以前的大乱炖时期,先是曹丕逼迫汉献帝禅位,建立魏国,但45年后,司马炎篡魏,建立了西晋,后来北方少数民族内迁,西晋灭亡,司马家族迁居到江南,建立了东晋,东晋存续期间,北方早就乱成一锅粥,五胡十六国轮番表演,此时的中华大地比戏台子还精彩,然后东晋内部也四分五裂,连续建立了N个朝代,南边儿也加入了北边儿的大戏,于是南北朝时期到来。最后杨坚出来建立了隋朝,这场大戏才落下帷幕。
五代十国时期的后晋刘昫成《旧唐书》,宋朝时欧阳修着人编写了《新唐书》、《旧五代史》、《新五代史》。
元朝有《宋史》、《金史》、《辽史》,明朝有《元史》,清朝则有《明史》,所以那位想知道明朝发生了什么的宋朝人,快去看《明史》吧!

当然,各朝各代除了正史外,还有更多的别史或杂史,别史就是指纪传体以外的史书,而杂史就是各种家史、外史、野史等,这些史书也都是对正史的补充。比如记载汉光武帝到汉灵帝时期历史的《东观汉记》、记录金国史事的《大金国志》、北宋时从上古时期讲到朱温篡唐的《五代史平话》、还有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以及表面看上去是小说,但又很像史书的《世说新语》、《宋稗类钞》等。

最后,我再友情赠送宋朝笔友一些明朝史料,《明实录》、《明通鉴》、《明会典》、《国朝典汇》,但相信我,这些也只是明朝史书中的一小部分,毕竟我国历史如此源远流长,没有多如繁星的史书来记载简直都说不过去。
(图片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作者:麻雀工作室1(今日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