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读到这段历史都让人心在滴血,草包将军一战丢掉云南野史趣闻

2018-08-19 18:30:30

自从杨玉环成为贵妃后,杨氏家族瞬间鸡犬升天,三个姐姐和两个堂兄步入顶级豪门,连公主和驸马见了他们,都要退避三分。

这时,远在四川的堂兄杨国忠在富豪鲜于仲通的资助下,也来到了长安。搭上杨贵妃这条大船后,杨国忠很快飞黄腾达,权势直逼李林甫。

为了表示对鲜于仲通的感谢,杨国忠凭借杨贵妃的影响力,将鲜于仲通运作为剑南节度使。剑南道是唐朝的西南门户,担负着绥靖南诏的重任。

鲜于仲通商人出身,毫无理政经验和整体意识,唯利是图。现在,他骤然成为封疆大吏,就想着建立军功,在仕途上更进一步。

天宝十载(公元751年),鲜于仲通率领八万大军分两路出戎州、巂州,进至曲州、静州,意图一举击溃南诏,顺便狠捞一笔。

南诏王阁罗凤不愿和唐朝翻脸,派人向鲜于仲通请罪,请求归还所掳掠的物品人众,筑好云南城而撤退,并说道:“现在吐蕃大兵压境,若不允许我求和,我将归附吐蕃,云南将不再属于大唐。”

鲜于仲通不听,囚禁了南诏的使者,继续进攻。走到西洱河时,双方相遇,大战在所难免,结果鲜于仲通被打得大败,战死六万余人,自己只身逃亡。

面对如此严重的大败,杨国忠竟还在替鲜于仲通隐瞒,上报说获得大捷。而阁罗凤则将唐军士兵的尸体聚在一起,筑起一座大山,供人观看,随即归顺了吐蕃。

蛮语称呼弟弟为“钟”,吐蕃就称阁罗凤为“赞普钟”,号为东帝,并授给他金印。阁罗凤在国门处树立一块石碑,声明自己叛唐是出于无奈,并说道:

“我们南诏世世代代臣服大唐,受大唐的封赏,后世还要归顺大唐,到那时可以向大唐的使者出示此碑,知道我背叛大唐并不是出于本心。”

为了掩盖鲜于仲通在南诏的失败,杨国忠又利用权力将他调任京兆尹,可怜那无辜战死的六万男儿,毫无意义的牺牲在异域他乡。

自此以后,南诏和唐朝以及吐蕃之间的战争不断,给双方带来了无尽的灾难,心存芥蒂之下,南诏始终没有真正归顺唐朝,云南也就脱离了唐朝的控制。

本文作者:沉香艺文志(今日头条)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