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将在外平叛,皇帝下令:斩了!三军将士大喊冤枉,结果人头落地野史趣闻

2018-08-19 12:30:30

唐朝经太宗多年经营,征服了周边的很多少数民族,使大唐成为雄视天下的大帝国,并迎来贞观之治。玄宗皇帝继位以后,又把太宗创造的繁荣推进了一步,那时候,唐朝成为世界的中心,万国来朝,真是让很多小国羡慕不已。

就在朝廷上下歌舞升平的时候,唐朝的劫难来了“安史之乱”。这场变乱一下子使强大的唐朝迅速衰落,像坐了一次过山车。之后很多朝代人们都在思考唐朝衰落的原因。有人认为是唐玄宗贪恋杨玉环,荒废了朝政。虽然女性误国未必是问题的根源,但是皇上缺乏忧患意识,不理朝政,还是很能解释叛乱的原因的。

而且叛乱爆发之后,朝廷也是有很多机会的,但是皇上却没有很好地把握住,甚至是自毁长城,这则成了叛乱为害日久的根源。

唐朝初年,兵力部署的特点是外轻内重,即朝廷把重兵布置在京师周围,用来保卫京师。但是玄宗登基之后,为了防范周围国家的入侵,把精锐部队都放到了边关地区,且在边地设节度使,节度使手握重兵,对朝廷构成潜在威胁。安禄山一人兼任三地节度使,手里有15万兵马,而朝廷的兵力却只有8万。

玄宗因为宠幸杨玉环,不仅疏于朝政,还重用杨国忠,杨国忠当上宰相之后,更是有恃无恐,搜刮民财,安插亲信,致使朝政腐败,危机四伏。

政治危机给了安禄山以可乘之机。安禄山手握精兵十五万,他瞅准机会,发动叛乱。京师原本就兵力空虚,再加上疏于防范,所以叛军很快就从边关打到了内地,并威胁京师。朝廷仓促应战,手中兵少,而各地节度使手中虽然有几十万大军,但是一时却不能调到京城勤王。

这是将军封常清入朝请战,他主动要求到洛阳招募兵马。但是他招来的都是一些雇工和粗鄙之人。这些人既缺乏作战经验,也很难管束。封常清多次跟叛军交战均失利。他认识到叛军的实力,派人向皇上禀报战况,主张不可跟叛军硬碰硬。但是皇上却认为叛军并不像他说的那样强大,是封常清平叛不力,于是削去他的官职,让他到高仙芝的军中听令。

高仙芝是当时的名将,他率众迎敌。他听从了封常清的建议,不与强大的叛军争锋,而是退到潼关固守,等待援军和战场形势变化后再冲杀敌军。

高仙芝的人马久不出战,皇上着急了。此时高仙芝的军中有一个宦官做监军,名叫边令城。此人曾几次向高仙芝进言,都没有被采纳,他就对高仙芝怀恨在心。在边令城回朝面见皇上时,他借机向皇上吹风。诬告封常清动摇军心,诬告高仙芝丢弃土地,贪污粮饷。皇上居然听信了他的谗言,下令对二将斩首,并令他监斩。

封常清甘心受死。而高仙芝却对自己贪污军饷的罪证提出质疑。他对三军将士们说,如果大家认为我确实被冤,就一起喊冤枉。兵士们果然一齐大喊“冤枉!冤枉!”但是任凭军士们喊破嗓子,也阻止不了边令城执行斩刑,最后一代名将高仙芝人头落地。

“亡国之难”安史之乱最后虽被平定,但这次叛乱却对大唐造成致命一击,此战席卷半个唐朝,造成大量平民死亡。繁盛一时的唐朝,从此衰落下去。

本文作者:历史古文化(今日头条)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