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朝帝王列表野史趣闻

公元1206年铁木真建立蒙古汗国。1260年忽必烈即位大汗并建元“中统”,1271年忽必烈取《易经》“大哉乾元”之意改国号为元,1279年灭南宋,统一全中国。元朝的疆域空前广阔,北至北海、东到日本海,西藏和台湾第一次被纳入中国版图。元朝是蒙古族的王朝,疆域极广,达到了人类王朝的鼎峰。

1、元太祖——成吉思汗(1162年—1227年),蒙古帝国奠基者,世界著名军事统帅之一。名铁木真,姓孛儿只斤,乞颜氏,庙号太祖。
他的众子中,较为著名的四位分别为术赤、察合台、窝阔台、拖雷。成吉思汗分封了术赤和察合台为国主,选定窝阔台为继承人,拖雷自动退出继承人的争夺,征服金朝后,托雷去世。
2、元太宗——窝阔台(1186年—1241年)是成吉思汗的第三子。在1229年的库里尔台大会中被推举为继任人,管理整個蒙古帝国。他在任內继續父親的遺志擴張領土,主要是繼續西征和南下中原。他在位期成功完全征服中亞和華北。

他在位的期間,蒙古於1234年與南宋聯手消滅金國。但與此同時,由於與南宋接壤,使雙方的衝突日漸加劇,也拉開了雙方往後45年不斷爭戰的序幕。在南方戰線僵持不下之時,蒙古大軍的鐵蹄轉往東方的高麗,並使他們臣服,西線方面,蒙古大軍完全控制了波斯,並繼續西進,佔領了除诺夫哥罗德以外俄羅斯的全部,以及波蘭和匈牙利的全境。
1241年,窝阔台因為酗酒而突然暴斃,使他的西征進程被逼中止。當時大軍正朝往維也納推進,但為了趕返參加位於蒙古的库里尔台大会而急忙撤軍,自此以後,蒙古大軍再也沒有踏足这片土地。
窝阔台死後五年,一直都由他的皇后乃马真- -專政,直到他的兒子貴由繼任為止。
3、元定宗——贵由(1205年-1248年),蒙古大汗,孛尔只斤氏,窝阔台长子,1246年8月24日至1248年3月在位,元世祖忽必烈追封其为元定宗。
4、元宪宗——蒙哥(1209年-1259年农历七月二十七日),蒙古大汗,追封元宪宗,他是成吉思汗幼子拖雷的长子、窝阔台的养子。

5、元世祖——忽必烈(1215年—1294年),名字全称孛儿只斤忽必烈,拖雷正妻唆鲁禾贴尼的第二子(总第四子)。元朝的创始皇帝,庙号世祖,謚号圣德神功文武皇帝,蒙古语尊称薛禅皇帝。他也是第五代的蒙古大汗。

其兄蒙哥在1259年去世后,忽必烈自立为蒙古帝国大汗。其弟阿里不哥在哈拉和林被选作大汗,与忽必烈争夺汗位。虽然忽必烈在这场斗争中获胜,但西方的四大汗国则因他违背大汗选举传统以及他的“行汉法”主张而纷纷与他断绝了来往,脱离了他的统治范围。至此,他的政权只包括中原地区、西藏和蒙古本土。
1271年,忽必烈改国号为大元,正式即位为皇帝,并开始南下攻打南宋的计划。他的军队用了六年時间攻陷长江重镇襄阳,但以后的进展则相当顺利。1279年,在厓山海战中,陆秀夫背着8岁的小皇帝宋帝昺跳海而死,南宋亡,忽必烈统治全中国。
忽必烈后来亦有派遣军队进攻一些其他国家和地区,其中以远征日本的战事最有名,也最惨烈。元军两次进攻均因台风(日本人称这两次风为“神风”)而失败。但最近有某些研究指出,他失败的主要原因是使用的船不对:他使用了平底船,使军队在海上航行十分危险,而且船的木板也钉了太多钉子。而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建造船的汉族人和高丽人不满蒙古人的野蛮统治。
6、元成宗——(1294年-1307年在位),名铁穆尔(1265年-1307年),元朝第二代皇帝。蒙语称完泽笃皇帝。元世祖孙、太子真金之子。其父死后,他于至元三十年(1293年)受皇太子宝,总兵镇守漠北。次年,即皇帝位。停止对外战争,专力整顿国内军政。采取限制诸王势力、减免部分赋税、新编律令等措施,使社会矛盾暂时有所缓和。同时,发兵击败西北叛王海都、笃哇等,都哇、察八儿归附,使西北长期动乱局面有所改观。在位期间基本维持守成局面,但滥增赏赐,入不敷出,国库资财匮乏,钞币贬值。曾发兵征讨八百媳妇(在今泰国北部),引起云、贵地区动乱。晚年患病,委任皇后卜鲁罕和色目大臣,朝政日渐衰败。死后谥钦明广孝皇帝,庙号成宗。
7、元武宗——(1308年-1311年),孛兒只斤氏,名海山(1280年-1311年),第三位統治中國的元朝皇帝,乃元世祖之曾孫,元成宗侄。
1307年的一场宫廷斗争中,中华文明面對一場大危險。忽必烈的孙子阿难达(Ananda)倾向于伊斯兰教。他能熟悉《古兰经》,並擅长阿拉伯文,是宁夏的长官(達魯花赤),在其勢力範圍內的伊斯蘭教熱情宣傳者。他的父亲元成宗為了使他转而皈依佛教,曾一度囚禁过他。元成宗死時,阿難答企图躲取帝位,但是他的侄儿海山獲得了帝位,並处死他。中华文明避免了一場將會是很徹底的改变的危机。
元武宗雖然在位只得四年,但元朝內部的矛盾得到舒緩,元朝統治稳定,国力强大,是元朝的一位明主。
8、元仁宗——饽儿支斤愛育黎拔力八達(1286年--1320年,享年35岁。元仁宗于1311年至1320年在位,是元朝第五位皇帝,名愛育黎拔力八達。他是元武宗弟,於武宗死時嗣位。年號是皇慶(元年是1312年)和延祐(元年是1314年)。死後諡號聖文欽孝皇帝,在位9年。廟號仁宗。又尊稱普顏篤可汗(汗号)。
他在位时期,推行忽必烈的“汉法”政策,开始实行科举考试,使民族矛盾有所缓和,可以说是元朝历代皇帝中难得一见的有为之君。
9、元英宗——孛儿只斤硕德八剌(1304年——1323年),元朝第五位皇帝(1321年——1323年在位),是元仁宗之子。延祐七年(1320年),仁宗去世,17岁的硕德八剌在皇太后答己及铁木迭儿等人的扶持下登基做皇帝,是为元英宗,改元“至治”。英宗登基后,继续推行“汉法”,并在宰相拜住的帮助下实施了一些新政。元朝国势大有起色,但新政却触及到了蒙古贵族的利益,引起了他们的极大不满,双方的矛盾日益尖锐。于是铁木迭儿的义子铁失在至治三年(1323年)夏天趁着英宗去上都避暑之机在上都以南15公里的地方南坡的刺杀了英宗及拜住等人。史称南坡之变。英宗死时只有20岁。元英宗死后谥号睿圣文孝皇帝,尊号为格坚汗。
10、元泰定帝——(1276年十月二十九日出生于山西晋邸,1328年秋七月辛酉逝世)名孛儿只斤也孙铁木儿,是元朝的一位皇帝,他的在位时间是从1323年九月庚午到他逝世。
关于泰定帝的出生年,《元史》中的说法互相矛盾,在《元史·泰定帝一》中称“至元十三年十月二十九日,帝生于晋邸。”至元氏三年是1276年,但在《元史·泰定帝二》中又说“庚午,帝崩,寿三十六”,按这个说法他应该是1290年出生的。他的父亲孛儿只斤甘麻剌是元世祖忽必烈的一个孙子,被封为晋王,镇守元帝国北疆。1302年他父亲死后也孙铁木儿袭晋王位。
1323年三月也孙铁木儿在元英宗附近的亲信向他告密说英宗将对也孙铁木儿不利。同年八月二日,也孙铁木儿获得英宗将被刺杀,他将被迎立为皇帝的消息。英宗被刺后也孙铁木儿果然被立为皇帝,当年九月他在龙居河登基。虽然也孙铁木儿是知情人,但他登基后就下令将刺杀英宗的人都杀了。
1324年泰定帝改元泰定,三月立八八罕氏为皇后,孛儿只斤阿刺吉八为太子。
从1325年开始,泰定帝因国库收入少于支出,开始减少国家支出。七月,他下令不允许汉人收藏和携带兵器。九月,泰定帝改革全国的行政区划,将全国分为18个道。泰定帝还下达了一系列命令禁止和尚和道士购买民间的土地,克制僧院的过分富有。
在泰定帝统治期年,广西、四川、湖南、云南等少数民族地区经常爆发反抗元朝统治的暴乱,泰定帝一般使用软硬兼施的手段来平息这些暴乱。但从整体来说整个国家基本上比较安宁。泰定帝在位期间中国很多地方多次受灾:几乎每年每月都有水灾的纪录,许多地方爆发饥荒。1323年冬蒙古大寒大雪,许多畜兽被饿死。
11、天顺帝——孛儿只斤阿速吉八(1320年—?),元泰定帝之子。1328年,元朝泰定皇帝去世后,元朝重臣枢密院使燕帖木儿迟迟不立年幼的太子阿速吉八即位,并把阿速吉八赶到上都,在大都(今北京)拥立元武宗之子图睦帖木儿即位,是为元文宗。1328年7月,服侍阿速吉八的丞相倒剌沙闻变,立刻将刚满9岁的阿速吉八拥立为皇帝,改元“天顺”。8月,文宗派燕帖木儿进攻上都天顺朝廷,倒剌沙战败身亡,阿速吉八下落不明,不知所终。阿速吉八只做了1个月的霉皇上。历史上称他为天顺帝,尊号(汗号)为阿里加巴。
12、元文宗——孛儿只斤图帖睦尔(1304年—1332年)是元朝第十一位皇帝(1328年—1329年在位;后复位,在位时间为1329年—1332年,在位时间共计4年),他是元武宗的次子。图帖睦尔于1328年被丞相燕帖木儿在大都(今北京)拥立为天子,并打败天顺帝朝廷,天下安定。但是文宗却采取燕帖木儿的建议,立文宗哥哥周王和世?,是为元明宗,图帖睦尔被立为皇太子;后图帖睦尔又毒死和世?重新为帝,改元天历,史称天历之变。
文宗重祚以后,修《经世大典》,建圭章阁,欲兴文治。但是文宗在位期间,丞相燕帖木儿自持有功,玩弄朝廷,元朝朝政更加腐败,国势更加衰落。文宗在位期间国内多爆发农民起义,大动乱正在酝酿之中。
元文宗死于1332年9月,终年29岁,庙号文宗,谥号圣明元孝皇帝,尊号(汗号)札牙笃汗。
13、元明宗——孛儿只斤和世?(1300年—1329年),元武宗长子,元文宗之兄。天历二年,和世?在和林北部即位,年号“天历”,是为元明宗。元文宗逊位,与燕帖木儿前去迎接,途中就把明宗毒死,复即帝位。谥号为翼献景孝皇帝,尊号(汗号)为和西拉古图土。
14、元宁宗——孛儿只斤懿璘质班(1326年—1332年),元明宗次子。当初,前任皇帝元文宗临终前为了洗刷他毒死哥哥(元明宗)的罪行,下诏让元明宗之子懿璘质班继承皇位。1332年10月,懿璘质班即位,年号“至顺”,是为元宁宗。宁宗在位1个月即死去,享年7岁,谥号为冲圣嗣孝皇帝,尊号(汗号)为宜林奇葆。
15、天光帝——名孛儿只斤·脱古思铁木儿,父為元惠宗(妥懽帖睦爾),兄為元昭宗(愛猷識里達臘),死後由兒子思克卓里图继位。
16、元顺帝,1320年生,1370年去世于应昌,名孛儿只斤妥欢贴睦尔或孛儿只斤妥欢铁木儿,是元朝的最后一位皇帝,也是北元的第一位皇帝。他的汗号是图干铁木耳,在位时间是从1333年6月至1370年。

是元明宗的长子,1330年他的母亲被杀,他被驱逐,首先被驱逐到高丽,后来到广西桂林。1332年十一月,元宁宗逝世,太皇太后卜答失里下令立欢贴睦尔为皇帝,受到左丞相燕铁木儿反对,因此一直到次年六月才继位。燕铁木儿的儿子唐其势的叛乱一直到1335年才得以平定。当时右丞相伯颜的势力很大,把持着朝政,甚至一度不把元惠宗放在眼裏。伯颜采取排挤汉人的政策,例如禁止汉人参政,取消科举,而且不允许汉人学蒙古语,这些做法加深了汉蒙两族之间的不和,也使得元惠宗更加不满。随着时间的推移,元惠宗与伯颜的矛盾日益尖锐,后来在伯颜之侄脱脱的帮助下,元惠宗终于成功地废黜了伯颜,并控制了政局。随后,伯颜以前很多排挤汉人的政策都被元惠宗下令废除,例如恢复了科举等等。1343年,元惠宗下令修撰辽史、金史、宋史三史,由右丞相脱脱(后改由阿鲁图)主持,于1345年修成。1350年元朝境内发生通货膨胀,加上为了治水(当時由於黃河水灾频繁,元惠宗下令右丞相脫脫遏黄河回故道以整治水患)加重了徭役,导致1351年红巾军起义。虽然1362年元军获得很大战果,但由于起义军的势力已经很大,朝廷内部又发生皇帝和皇太子(即后来即位的元昭宗)两派之间的明争暗斗,因此元惠宗无法有效地控制政局,而在外的各行省的将领有时也各行其是,不听中央统一指挥。这一切给朱元璋提供了巩固其地位的机会。1368年朱元璋建立明朝,其将领徐达率领的军队逼近大都,元惠宗北逃,首先逃往上都,后逃往应昌。他在那里两次组织兵力决定收复大都,但都被明朝军队击败。
本文作者:史文乐见(今日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