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埋葬了北洋水师?野史趣闻

2018-08-17 22:30:30

北洋水师,或称作北洋舰队、北洋海军,1888年正式成立,是中国建立的一支近代化海军舰队,同时也是清朝建立的四支近代海军中实力最强、规模最大的一支。主要军舰大小共有25艘,辅助军舰50艘,运输船30艘,官兵4000余人。

北洋水师于1888年(光绪十四年)12月17日于山东威海卫的刘公岛正式成立,清政府每年拨出400万两白银给予海军建设。舰队实力曾是亚洲第一,世界第九(采用当年《美国海军年鉴》排名,前八名分别为:英国、法国、俄罗斯、德国、西班牙、奥斯曼土耳其、意大利、美国)。后由于种种原因逐渐落后日本。

清海军旗

说起北洋水师,就不得不说中日甲午战争。在这场战争中,舰队实力排名亚洲第一的北洋水师被偏居一隅的小国日本完全碾压。巨额军饷堆砌起来的一流的海军不经一战,原因何在?到底是谁埋葬了北洋水师?

随着满族中央政权的衰弱,汉族官僚李鸿章等人纷纷崛起。清政府没落的专制体制,由此而产生的腐败政治,进而在军队中形成了不良风气:置民族国家利益于不顾,曲意奉承,追逐个人利益。久而久之,国家民族和军队的事情就蜕变成为个人获取利益的幌子。以李鸿章为首的洋务派兴局厂、练新军,轰轰烈烈,在相当一部分清朝权贵们看来,北洋水师就是李鸿章个人的资本。李鸿章兵权日益增大,御敌不足,挟重有余,不可不防。因此,朝臣们为了削弱李鸿章,不惜削弱北洋海军。限制北洋海军就是限制李鸿章,打击北洋海军就是打击李鸿章。本来是为国杀敌、保卫国土的北洋水军硬生生的被政客们当成了个人利益、政治角逐的工具。这样的北洋水军如何去打仗?

北洋水师成军时,聘用的高级顾问琅威理十分敬业,北洋海军的纪律和训练都是很好的,但琅威理的管理触犯到管带们的尊严和利益,两者之间的矛盾越来越深。最终,管带们在1890年以“争旗事件”赶走了琅威理。琅威理走后,北洋水师纪律越来越差。据军官们甲午战争后披露:平时练习,多为应付,把靶都调到炮首的方向,命中率自然很高,但没有什么意义。按《北洋水师章程》规定,除提督之外,其余的官兵都要住在船上,但将士都无视这一规定,大部分都上岸居住。一名叫何天爵的美国外交官在目睹了北洋水师的现状后,感慨地说道:大清国用一天的钱就可以买一天海军所需要的东西,但是大清国不能在任何市场上,购买到有素质的军官和有纪律的士兵。

到底是谁埋葬了北洋水师恐怕真的不能简单地归结到某一个原因或某一个人的身上。大家觉得是谁埋葬了北洋水师呢?欢迎讨论。

本文作者:爱历史的小伙儿(今日头条)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