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不败将领:战国时期3000万人口,他杀掉上百万,被称作人屠野史趣闻

2018-08-16 14:00:22

“一将功成万骨枯”,这句诗揭露了一个普遍的现象,将领想要功成名就,靠得是手下最普通的士兵和敌人的尸骨。虽然有些夸大,但是还是准确地揭露了真相。不过在历史上,真的存在一位这样的将领,万骨枯都已经算少了。

他是战国时期秦朝的大将,一生征战无数,未曾有过败绩。但是他的杀戮之心太重,后世都称他是人屠。所以虽然他的功劳非常大,但是人们对他的评价并不高。可能也是因为他双手沾满了鲜血,所以最后的下场也并不美好。

这个人就是秦朝的白起。他在小的时候就显示出了超高的军事天赋,再加上性格非常隐忍,是一个不可多得的将才。当时的秦国已经有了雄厚的实力,但是这样的情况并不能满族秦昭王,他有一统天下的野心,所以急需招募人才。

商鞅就是他找到的第一位重要人才。通过商鞅的变法革新,秦朝有了质的飞跃,再加上更改了为官的制度,废除军工制,只要有才能就可以做官,这也让许多出身卑贱,但是有一身才气的学子有了希望,白起也在这一行列。

白起也就是在这个时候登上了历史的舞台,不然以他的出身,这辈子恐怕都没办法扬名。就算能上战场,恐怕也只能当一个碌碌无为的小兵罢了。白起也没愧对自己的本事。头一战就击溃了韩魏两国的24万联军,还俘虏了魏国的将领公孙喜。

回到秦国的白起加官进爵,一年之后就率大军攻打魏国,白起带领的秦军如入无人之地,一口气拿下了魏国大小城池共61座,就差把魏国覆灭了,这种率军作战的能力,从古到今我都没办法找出来第二个和能和他相提并论。

白起一生中,最著名的就是长平之战。当时白起奉命夺取上党,为了自保上党投靠了赵国,也正好给了秦国一个攻打的理由。于是白起率军出击,大胜赵国,而后又用反间计,撤掉了廉颇,换上了无能的赵括,更是让白起占尽了上峰。

赵军被断了粮草,围困在城中,突围无望,领头的赵括也被射杀。城内的40万赵军为了保命,投降了白起。结果白起认为这些人反复无常,如果今天放过他们,会给秦国留下祸患。于是这四十万大军被全部坑杀。这也证实了白起屠夫的名号。

虽然他的行为违背了人性,但是他的功绩却没办法否定。作为一个将领,白起擅长的不仅仅是打仗,军事方面的思想也是一流的。坑杀赵军其实就是因为他的思想,白起打仗讲究的是稳准狠,一旦有优势,就会抓住优势不断扩大,一直到彻底击溃对手才会停止。

白起一生打过70多场战役,根据统计,其中杀人最多的五场,加起来就已经过了百万,剩下的几十场就更不用说了。当时的总人口也不过三千多万。再加上当时处于战乱,人口恢复速度极慢,所以这一数据显得特别庞大。

白起的一生也从未打过败仗,替秦国拿下了70多座城池,官职也是一路狂飙,成了朝廷的重臣。其他国家听到这个名字,也都非常忌惮。但是功劳太大之后,就会给自己引来杀身之祸,白起也不例外,最终还是被赐死了。

当时的情况是,提起秦国,大家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白起,人们惧怕秦国是因为白起,而不是因为秦王。所以秦王对白起开始有了戒心,再加上朝中的小人不断进谗言,换成是谁都抵不住这般的猜忌。一旦失去信任,结局也是能够预料的。

长平之战后,急于求成的秦王想要攻打邯郸,白起当时正抱病在家休养,多次劝说无效,秦军在邯郸伤亡惨重。后来秦王多次请他出兵,都被他拒绝了,不是他不想打,只不过身体确实还没好起来。但是秦王可不这么认为。

他觉得白起功高盖主,已经不听指挥了,于是就发布诏令,赐给白起一把剑,让他在家中自刎。一代战神终究死在了自己的手里,让人感慨不已。一位功劳赫赫的战神,最后不得善终。不过这也算是白起坑杀赵军,最后的因果报应吧。

本文作者:尔与周郎辩(今日头条)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