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资治通鉴札记99 渑池会暴露蔺相如的缺点是什么?野史趣闻

2018-11-23 15:31:34

②秦王使使者告赵王,愿为好会于河外渑池。按:以一个渑池会就牵制了赵国的强大的力量。使赵国不能再战略上配合楚国的防御战。从秦国看这种主动出击的外交行动,在军事上恰恰是防御性的,实际是对赵国的让步。渑池,渑池之名来源于古水池名,本名黾池,以池内注水生黾(一种水虫)而得名。黾池,上古属豫州,西周时为雒都(今洛阳)边邑,春秋时属虢、属郑。战国时韩灭郑,渑池属韩。周赧王三十六年(公元前279年),秦赵会盟于西河外黾池,今县城西有古秦赵会盟台遗址。

赵王欲毋行,按:赵王已经心声怯懦了。这个怯懦实际就确定了战略方向,即防守。廉颇、蔺相如计曰:'王不行,示赵弱且怯也。'按:二人也知道示弱之弊端了。一个内心怯懦的民族是没有可能打败敌人的,因为他从内心已经放弃抵抗了。

赵王遂行,相如从。廉颇送至境,与王诀曰:'王行,度道里会遇之礼毕,还不过三十日;三十日不还,则请立太子以绝秦望。'按,廉颇和蔺相如二人固然采取的是积极的应对之策,但是却没有在白起主力部队攻击楚国的时候抓住这个时机对秦国展开反攻,从战略上其实还是低了一个层次了。孙子兵法云,故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蔺相如的外交不是那种纵横裨阖的外交,不是苏秦张仪等那种通盘考虑的大外交。只限于秦赵双边关系。而蔺相如的勇敢,廉颇的明大局,却一直被人传颂。纵观蔺相如,勇则勇而,让则让而,但是在外交上却不是一把好手。如果抓住白起在楚的时机而攻击秦国,以取得胜利来唤醒赵人的信息,岂不是更好吗?赵武灵王的胡服骑射的战斗力毕竟还没有真正的和秦国较量过啊。王许之。按:此节是渑池会前赵国动态。

会于渑池。按:地点。王与赵王饮,按:活动内容。酒酣,按:时间节点。所谓趁着酒兴,有点卖酒疯的味道,虽然还没有醉,可以算是微醺吧。秦王请赵王鼓瑟,按:比艺术,秦王选了一个对自己不利的项目。秦国的文化水平低。赵王鼓之。蔺相如复请秦王击缶,按,胡注,〔缶,瓦器。尔雅曰:盎谓之缶,注云:盆也。杨恽曰:'仰天拊缶而歌呜呜,秦声也。'说文曰:缶所以盛酒,秦人鼓之以节乐。刘昫曰:缶如足盆,古西戎之乐,秦俗因而用之。其形如覆盆,以四杖击之。〕说白了就是落后的打击乐,估计还是扯着嗓子唱歌的那种,否则怎么解释还呜呜呢?好听不了。秦王不肯。按:耍赖。强者的方法之一。所谓双重标准。今西方大国熟练使用之。

相如曰:'五步之内,臣请得以颈血溅大王矣!'左右欲刃相如,相如张目叱之,左右皆靡。王不怿,按:面对不怕死的蔺相如,秦王也没有招。〔不悦也。〕为一击缶。按:其实这个缶击与不击意义都不大,因为这无论如何都反衬了秦国文化的落后,秦昭王时期,秦国的音乐还在用西戎的打击乐,东方六国将秦国视为域外之邦,真的很有道理。也许秦国人的部族和周人就不是一码事,根本就是外国人。现在我们看兵马俑里面的都是蒙古人种,据说周人的人中应该是印欧的人种,所谓现在的西方人的那种。罢酒,秦终不能有加于赵;赵人亦盛为之备,秦不敢动。按:在这处文唱的戏里双方打个平手,其实真正的秦国是赢了,因为起到了牵制赵国、考察赵国君臣的目的。所谓盛为之备,不过是相对积极的防御罢了。赵王归国,以蔺相如为上卿,位在廉颇之右。按:二位只是为赵国赢了面子而已。赵王的这个安排为下面将相和做了准备。

(图片中勾勒的就是渑池所在的今天的渑池县,就此地看出这与鸿门宴真的也没有什么差别?)

本文作者:季立东文化纵横谈(今日头条)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