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日什托夫米库尔斯基:从托伦到星体 ——伟大天文学家哥白尼的一生野史趣闻

2018-11-20 19:30:42

刘祖熙

其实,这篇文章恰当的标题应该是:哥白尼神父多姿多彩的一生。

◆ ◆ ◆ ◆ ◆

家庭出身 商城托伦

1473年2月19日,米科瓦伊·哥白尼诞于波兰维斯瓦河畔的托伦市一个富商家庭,父亲也叫米科瓦伊,母亲叫芭芭拉,姓瓦滕罗德。哥白尼家族出身于西里西亚奥特穆霍夫的一个农村,从事铜的开采、熔炼和买卖。14世纪下半期,哥白尼家族出现在波兰古都克拉科夫。这是一个斯拉夫波兰人的家庭。他的祖父杨是克拉科夫很活跃的商人,父亲米科瓦伊把铜从西里西亚和克拉科夫运到托伦和格但斯克出售。托伦从1400年起,获得了进出口商品的贸易权。1455年,哥白尼一家迁到托伦。1458年,35岁的米科瓦伊·哥白尼和20岁的芭芭拉·瓦滕罗德结婚。瓦滕罗德家族来自德国黑森,在13世纪移民到西里西亚,1369年左右迁到托伦。

托伦市是一座约800年历史的古城,有90%的建筑是哥特式风格,建筑最突出的表现是天主教堂。坚固的城墙、城门和由红砖砌成的城市,饱经沧桑,经久不衰。维斯瓦河的潺潺流水,在夜灯照耀下,全市两岸显得十分美丽。从位于广场中心的市政厅的高塔,可以俯视全市的郊区的全景。

哥白尼故居,现为哥白尼博物馆。

依靠维斯瓦河的航运,托伦商人把来自全国各地的铜、石蜡、皮革和木材等商品,通过格但斯克运往西欧,获利甚丰。但也有因经营不善和疾病而破产的。米科瓦伊因年老体衰,债台高筑,在1480年变卖了在圣安娜街的房子(今哥白尼街15号)。20世纪60年代,在这里建立了哥白尼博物馆。1483年,60岁的米科瓦伊病故。母亲无奈,带着10岁的小米科瓦伊投靠在教会任职的舅父乌卡什·瓦滕罗德。

在圣安娜街的那幢房子是小米科瓦伊的外祖父乌卡什一世·瓦滕罗德在1459年因债务原因接管来的,他把它交给女儿芭芭拉和女婿居住。米科瓦伊从岳父那里继承了这幢房子。1468年,他还在托伦市广场购置了房屋(广场36号)。这座哥特式的砖瓦房位于城市南北通道的中心,富丽堂皇,引人注目。一种说法是,未来的天文学家就诞生在这里。1812年拿破仑·波拿马巴访问托伦时,曾参观过这幢房子(今哥白尼街17号),另一种说法是旧托伦街和波耶尔卡街拐角处的一幢房子(今哥白尼街40号)。20世纪70年代末,经过对史料的仔细分析,历史学家们最终认定圣安娜街那幢房子(今哥白尼街15号)是哥白尼的诞生地,在正门旁的墙上刻着“哥白尼故居”。

上学读书

1480年,米科瓦伊·哥白尼7岁上学。三年后父亲病故。大舅父蒂尔曼·冯·艾伦成为他的监护人。他是托伦市市长和著名政治家,代表城市参加全国议会,会见国王,逝于1499年。15岁前,米科瓦伊一直在托伦市圣扬教堂附近的教区学校上学。学校分三年制初级小学和五年制高级小学。低年级学生学习读书、写字、算术、唱歌和拉丁语基础。高年级学生学习拉丁语、逻辑学和音乐。当时的校长康拉德·盖塞伦,来自德国黑森州,毕业于罗斯托克大学,具有硕士学位,学问渊博,热爱天文学,是米科瓦伊祖父和父母的好朋友,他让米科瓦伊阅读天文学书籍,是天文学家的启蒙老师。

在离托伦不远的海乌姆诺,有一座修道院。米科瓦伊的外祖母和母亲在那里度过晚年。1473年,该修道院创办了一所中学,聘请荷兰籍教师授课,声望很高,闻名遐迩。该校得到米科瓦伊的舅父、主教乌卡什·瓦滕罗德的资助,设有住宿部。大约在1488年左右,米科瓦伊和比他大3岁的哥哥安德热依进入这所中学就读。经过三年学习,舅父知道,两个外甥已具备了进克拉科夫大学学习所必需的知识。

克拉科夫大学

这时候的波兰王国首都克拉科夫及其大学正经历着自己的繁荣时期。雅盖洛王朝统治着波兰、立陶宛、匈牙利和捷克四个国家。匈牙利和捷克两国的国王由卡齐米日四世·雅盖洛契克的长子瓦迪斯瓦夫担任。1489年,当瓦尔米亚主教米科瓦伊·顿根去世后,年迈的国王希望由他的幼子弗雷德雷克接任主教,却未能如愿,因为乌卡什·瓦滕罗德被瓦尔米亚神甫会选为新主教(1489—1512)。1492年,国王驾崩。安德热依和米科瓦伊兄弟俩参加了国王的葬礼。不久,已故国王的弟弟扬·奥尔布拉赫特继任王位。他们的舅父、主教瓦滕罗德成为新国王的亲密顾问。这使他们受益匪浅。

1491年,安德热依和米科瓦伊成为克拉科夫大学69名新生中的一个。当时大学设四个系,其中以神学系最为重要,其他三个系是法律系、医学系、自由艺术(自然科学)系。天文学是自由艺术(自然科学)系的一个专业,学习期限为5年,学习2年可得学士学位,完成5年学习可得硕士学位。当时大学生没有把获得学位看得很重要,只有25%的学生获得学位。克拉科夫大学有很多留学生,波兰王国以外的学生占全体学生的55%,主要来自德国和匈牙利。

克拉科夫大学建于1364年,是中欧最古老的大学之一,其天文学享誉欧洲。第一个著名的天文学家是来自祖拉维查的马尔青·克鲁尔。他的一个学生为哥白尼所熟知,来自奥尔库什的马尔青·贝利纳(1433—1493),曾任博络尼亚大学教师和匈牙利王宫的占星家。还有两位天文学家是格沃戈夫的扬·斯黑林(1445—1507)和布鲁泽夫的沃伊切赫(1445—1495)。沃伊切赫的天文学研究对年轻的哥白尼产生了重大影响,使他对当时占统治地位的宇宙构造理论产生了怀疑。

克拉科夫大学学术地位的上升,还得益于一批欧洲杰出的人文主义学者的到来,其中有意大利的菲利普·加利玛赫和德国的康拉德·策尔蒂斯。后者创建了维斯瓦河畔文学协会,团结了一群富有艺术才华的大学生,哥白尼的好友瓦夫日涅茨·科尔文是其中的佼佼者,通过他结识了克拉科夫文学界。哥白尼还认识了贝纳德·瓦普科夫斯基,他使哥白尼对制图学发生兴趣。他还结识了后来成为瓦尔米亚主教区神甫的亨里克·斯内伦贝格。与哥白尼一起在克拉科夫大学学习的还有他的姨表兄弟,即乌卡什·瓦滕罗德同父异母的两个儿子扬·科诺帕茨基和耶日·科诺帕茨基。

哥白尼兄弟俩在克拉科夫大学学习了拉丁语语法、诗歌、修辞学、亚里斯多德著作、数学、欧几里德几何学、天文学,选修了耶日·佩乌尔巴赫和沃伊切赫教授关于行星理论、关于天空和宇宙的学说。由于母亲在1495年突然亡故,哥白尼兄弟回故里奔丧,因此中断了学业,没有获得硕士学位。同年秋,米科瓦伊第一次在瓦尔米亚教区所在地——利茨巴克—瓦尔米亚舅父的官邸露面。

主教乌卡什·瓦滕罗德认识到,弟弟米科瓦伊比哥哥安德热依更为聪颖,决定在他的升迁上作更多的努力。自兄弟俩从克拉科夫学习回来后出现了一个难得的机会。1495年8月26日,瓦尔米亚神甫扬·扎纳奥去世。驻地在弗罗姆堡的由16人组成的瓦尔米亚神甫会出现了职务空缺。进入这一阶层,前途就有保障。神甫会是瓦尔米亚三分之一土地的集体所有者,其成员获得丰厚的俸禄收入。神甫会成员享有从自己成员中选举主教的权力。国王卡齐米日四世·雅盖洛契克,曾两次想剥夺他们的权力。但是弗罗姆堡的神甫未经国王同意,并且在有悖王命的情况下选举了主教。以主教为首的神甫会共同管理瓦尔米亚。在主教乌卡尔·瓦滕罗德的影响下,他的外甥米科瓦伊·哥白尼当选为神甫会成员。

博洛尼亚 罗马 帕多瓦 费拉拉

1496年夏,米科瓦伊和他的哥哥来到意大利,他们在博洛尼亚大学学习教会法。博洛尼亚大学在欧洲享有盛名,也是欧洲最古老的大学之一。学生人数很多,他们来自德国、丹麦、瑞典、波兰、立陶宛、匈牙利、捷克等国。

博洛尼亚大学的法学具有很高水平。主教乌卡什·瓦滕罗德曾在这里获得教会法博士学位。与法学平衡的有自然科学和医学。米科瓦伊找到了自己感兴趣的学科。他虽然注册在法律系,却同时研究天文学。在博洛尼亚,他遇到了著名的天文学教授马里·诺瓦拉(1454—1504),他同时也是多明我修会修士。米科瓦伊成为他的学生和朋友。诺瓦拉表面上从事占星术或占卜术,实际上都在做天文观察,研究宇宙构造的原理。根据他的见解,星际在不动的地球上空旋转,由此引起地理宽度的变化。他还在做修正天文表的工作。他的理论有错误,但使米科瓦伊进入他的科研工作室,观察天体的活动。1497年3月9日,他们观察到月全食。这使年轻的米科瓦伊动摇了对托勒密地球中心理论的信念。他积极参加了同托勒密拥护者关于太阳和月亮运动的争论。研究从月亮的旋转运动到地球的旋转运动已近在咫尺。

除了法律和天文学课程外,米科瓦伊还学习了古希腊语等课程。他学习古希腊语是为了阅读古代希腊天文学家的原著。熟练掌握古希腊语,使他得以把古希腊天文学家的原著译成拉丁语出版。

1500年春, 哥白尼兄弟俩从博洛尼亚来到罗马大学。在一位红衣主教的帮助下,参加教会法的实习。米科瓦伊在罗马大学继续进行天文观察,测定罗马的地理宽度。1500年11月5日夜到6日晨,他又一次观察到月食。他有生第一次在罗马宣布自己的天文学主张,批评托勒密的地球中心理论。1501年春兄弟俩离开罗马回到瓦尔米亚。米科瓦伊在意大利5年,其中3年是经神甫会同意,属“合法”。为了继续深造,他必须回到弗罗姆堡,以期获得神甫会成员同意他延长学习的要求。趁回国之便,他们回到故乡托伦。

经神甫会的同意,他们在1501年7月27日被批准重回意大利深造。安德热依想去罗马,而米科瓦伊却想去帕多瓦大学学习医学,因为帕多瓦大学的医学系是全意大利最好的一个,拥有四名全国最著名的教授。但是米科瓦伊未能通过考试,没有获得医学博士学位,这没有影响他成为一名医生。后来米科瓦伊转入费拉拉大学,决定在那里获得教会法的博士学位。因为他已经在博洛尼亚大学学过教会法。去费拉拉大学学习,主要是基于经费考虑,那里的学费比博洛尼亚低得多,而且离帕尔瓦很近。1503年,他获得教会法博士学位。他从费拉拉又回到帕多瓦,在那里奠定了日心地动理论的基础。1503年8月,费拉拉和帕多瓦流行传染病。米科瓦伊在同年秋回到利茨巴克—瓦尔米亚他舅父乌卡什·瓦滕罗德身边。

在舅父身边服务

年迈的主教决定把外甥引入公众活动。在米科瓦伊从意大利返回波兰时,他的舅父为他解决了在弗罗茨瓦夫圣十字教堂的僧俸问题,经教皇同意,又为他谋得两个神职。1504年1月,他伴随舅父参加在马尔堡的等级会议,接着又参加埃尔布隆格的等级会议。他们从埃尔布隆格来到格但斯克,在那里参加了1月21日他表姐科尔杜拉·冯·艾伦同格但斯克显贵赖因霍尔德·费尔德斯特的婚礼。整个4月,他陪舅父在托伦度过,在此参加了有国王亚历山大·雅盖洛契克莅临的普鲁士议会会议。5 月,他们随同国王的随行人员经过马尔堡和埃尔布隆格到达格但斯克。同年夏秋,他随舅父参加了在马尔堡举行的两次王国普鲁士[1]的等级会议。11月,他回到弗罗姆堡。

米科瓦伊虽有神职在身,公务繁忙,却把很多精力投入天文学的研究。1506年8、9月间,他写出了关于天体运动的论文,第一次阐述了日心地动的理论。1507年1月,神甫会正式派遣他在科茨巴克为瓦滕罗格主教服务。这只不过是承认既成的事实。米科瓦伊有责任关注舅父的健康,成为他的私人医生。1507年1月,他陪同舅父到克拉科夫觐见国王齐格蒙特一世,5月到格鲁琼兹,9月到埃尔布朗格,1508年3月又到克拉科夫,1509年3、4月参加在彼得科夫举行的全国议会。天文学家利用这些旅行机会在全波兰宣传他的天文学理论。1509年6月2日,他又一次观察到月全食,这使他确定了月亮平均运动的正确价值。这大概是发生在弗罗姆堡或克拉科夫的事情。这时候,天文学家表现出另一种爱好。1510年上半年,他绘制出一幅今天已经消失的瓦尔米亚地图和王国普鲁士的西部疆界。

1512年3月29日,他的舅父病逝于故里托伦,享年65岁。

这时候,哥白尼主持瓦尔米亚神甫会会工作。与此同时,进行了多次天文观察。1511年10月6日夜,观察到月全食,1512年1月1日,发现了火星。

在神甫会任职

在舅父逝世后,哥白尼一直在弗罗姆堡神甫会任职。1512年4月,他参加下一任主教的选举。他在博洛尼亚大学时的同学法比安·卢兹扬斯基成为新的瓦尔米亚主教(1512—1523)。1519年,他的哥哥安德热依因患肿瘤病逝。去世前,他也一直在神甫会会工作。

不久,主教选举的原则发生变化。新的选举原则是由国王在瓦尔米亚神甫会提出的四名主教候选人中确定一人为主教。这实际上结束了由神甫会自由选举主教的权利。

1513年,哥白尼应罗马教廷的邀请,参加罗马的历法改革。此前,他向罗马提出了改革历法的建议。1512—1516年间,天文学家又进行了对行星运动的多次观察,使他得以写出巨著《天体运行论》。从1515年起,他加强了太阳和春分点与秋分点的观察。

创造性的科研活动却常为单调乏味的教会工作中断。1516年11月8日,天文学家被任命为瓦尔米亚神甫会地产总管,任期3年。为便于管理,他移居奥尔什丁。这时候,波兰与骑士团关系恶化,经常有骑士团国家的渔民入境在帕斯温卡河捕鱼。哥白尼命令抓捕这些入境渔民。

1517年他受主教卢兹扬斯基的委托,写了关于货币改革思考的第一篇论文。这与骑士团国家货币贬值,民众怨声载道,克鲁莱维奇(哥尼斯堡)主教奉命解决货币问题有关。当时奥尔什丁人士十分关注这个问题。在哥白尼之前,有人已经写过这方面的论文,与此同时,他在奥尔什丁锲而不舍地进行天文观察。1517年1月,他以城堡的一座箭楼做宿舍,以顶上的平台为天文台,制定出天文学试验图表。1518年12月,观察到火星的位置,着手撰写《天体运行论》第一卷。1519年绘制了平生第二幅地图——维斯瓦湾图。同年5月,他为主教卢兹扬斯基诊治一种正在弗罗姆堡和布拉涅沃蔓延的传染病。

1519年11月,他暂时回到弗罗姆堡。次年1月,为了缓和波兰和骑士团的冲突,他和另一名神甫去会见骑士团首领阿尔布拉赫特。谈判失败,战争爆发。骑士团占领了布拉涅沃。1520年1月23日,焚烧了弗罗姆堡,破坏了哥白尼的居所。天文学家只好重返奥尔什丁。这年2月19日,在那里观察到木星。1520年他在观察行星中度过。为了保卫奥尔什丁,他在11月16日上书国王齐格蒙特一世,请求增派军队,表示“誓以死报效祖国”。信函没有到达国王手里而被骑士团劫走。1521年1月15日,骑士团军队进逼奥尔什丁。哥白尼从埃尔布隆格调拨火器部队,加强城市防御。不久,奥尔什丁解围。

幽居弗罗姆堡

从1521年8月,哥白尼长期居住在弗罗姆堡,直到逝世。

1522年他又投入王国普鲁士的货币改革工作。同年3月,他在格鲁琼兹举行的等级会议上宣读了关于货币改革的论文,其中许多内容被纳入1522年10月在特切夫通过的等级会议的决议中。次年,格鲁琼兹等级会议通过哥白尼建议的波兰货币同普鲁士货币等值的决议。

1523年初,法比安·卢兹扬斯基主教病故。神甫会确定哥白尼在新主教选出以前担任瓦尔米亚行政总管,代行临时主教的职务。1523年10月,经罗马教皇批准,毛雷尔·弗贝尔成为瓦尔米亚主教。

1524年,哥白尼在撰写《天体运行论》第一卷第三章的手稿。前两章的写作持续到下一年。这时候,哥白尼关于宇宙构造的学说已传遍全欧洲。1524年6月3日,他在致好友贝纳特·瓦波夫斯基的信中批评纽伦堡天文学家约翰·韦纳尔《关于第八球面》的论文中阐述的观点。这篇论文是作者早些时候寄给这位绘图学家的。此时,贝纳特·瓦波夫斯基正在绘制波兰王国和立陶宛大公国的地图。这项工作直到1526年才完成。可见,他与哥白尼的通信,不只关于天文学,而且也涉及绘图学的问题。哥白尼是瓦波夫斯基地形测量的顾问。

从1526年3月到9月,身兼医生的这位欧洲闻名的天文学家,来到格但斯克为人治病,不惜以自己的血救活垂危病人。他在格但斯克有两个亲戚:表姐科尔杜拉·冯·艾伦,其丈夫是市议员赖因霍尔德·费尔德斯特,另一个亲戚安娜·克吕格,1515年与商人阿伦德·斯希林格结为伉俪后叫安娜·斯希林格。1529年费尔德斯特死后,哥白尼和斯希林格成为他的遗孀和孩子的监护人。

1527年哥白尼回到弗罗姆堡,重新为货币政策而操心。1528年3月前写出关于铸币问题的论文,并向主教费贝尔作了报告,同年5月在马尔堡等级会议上作了介绍。主教因患严重胃病,由哥白尼为其医治,未见根本好转,于1537年病故。费贝尔主教的去世,使他非常悲伤,因为他是主教最信任的顾问。在神甫会建议的四名主教候选中有哥白尼的名字,结果是他的好友蒂德曼·盖斯成为主教。

1530年左右,哥白尼已完成《天体运行论》的写作。他的天文学观点不胫而走,已广为欧洲所知。1533年,他在弗罗茨瓦夫参加关于彗星的讨论。教皇的秘书约翰·阿尔伯特·魏德曼斯塔特向教皇克雷门斯七世介绍了哥白尼关于地球运动的理论。从此反对哥白尼观点的力量甚嚣尘上,当然也有不少人支持他的观点。1535年,他的好友贝纳特·瓦波夫斯基到弗罗姆堡拜访他。1537年,红衣主教从罗马来到弗罗姆堡,请求他告知地球绕太阳旋转的新理论。

1537年和1538年初,哥白尼紧张地在观察金星、土星、火星、木星和月亮。

娜·斯希林格

哥白尼终身未娶,对于他的私生活知之甚少。1538年前,在他的生活中,出现了一位神秘的女子,这件事引起了与哥白尼关系不好的主教丹蒂什卡的干预,他要求这个女子离开他的主教区,此前有人怀疑他是先后在托伦和格但斯克工作的铸币工人马切依·斯希林格的女儿,但没有任何证据证明哥白尼和这个家庭有什么关系。但是天文学家的一个亲戚,就是上文提到的安娜·克吕格(她的丈夫是格但斯克大商人阿伦德·斯希林格,出嫁后,安娜·克吕格成为安娜·斯希林格)。安娜是托伦市长亨里克·克吕格和克雷斯蒂娜·冯·艾伦的女儿,而克雷斯蒂娜则是蒂雷曼和哥白尼表姐的女儿。天文学家多次到格但斯克,同安娜及其丈夫阿伦德·斯希林格保持密切的关系。1537年阿伦德病故。有一个存疑的说法是,安娜·斯希林格也在1538去世。

可信的是,安娜·斯希林格在1539年3月被赶出主教区时,把自己的物品寄到格但斯克。在哥白尼于1543年病逝于弗罗姆堡前,她再次出现在那里。应当承认,安娜把哥白尼这个表舅父看作是自己最亲近的亲戚。她来到弗罗姆堡是在1537年或1538年,当时她是47岁或48岁,比天文学家年轻17岁。安娜是个美丽的女子,引起了敌对的主教丹蒂什卡和其他神甫的忌妒。安娜和天文学家的关系,是敬爱表舅父之情,还是一段恋情,谁也不知道。哥白尼逝世后,安娜回到格但斯克。1549年在那里去世。

《天体运行论》的出版——近代天文学的革命

《天体运行论》1543年第一版书影。

德国维滕堡大学教授耶日·约希姆·雷蒂克,获悉天文学家的伟大成就,在1539年5月访问弗罗姆堡。他来自新教路德宗的发源地,却对它毫无兴趣,而希望哥白尼的惊人发现早日让世界知道。

雷蒂克努力促使《天体运行论》尽早在德国出版。为此,在1540年7、8月,同纽伦堡出版商约翰·彼特雷乌斯建立联系。1541年初雷蒂克在巴塞尔出版了哥白尼理论的小册子。1541年8、9月,雷蒂克又在弗罗姆堡作客。他带了哥白尼三角学的手稿。天文学家先后把《天体运行论》寄给他的亲密朋友蒂德曼·盖斯和雷蒂克。1542年5月,纽伦堡印刷厂出版了哥白尼生平。同年6月,天文学家寄去了巨著的序言和三角学。

哥白尼不愿将他的巨著《天体运行论》公开出版,因为他怕他的书会受到各方面的攻击。在教会人士看来,日心地动理论是离经叛道的异端邪说,因为《圣经》上明白指出,地球是静止不动的。当他终于听从好友的劝告,把他的手稿送去出版时,他在序言中写明,将他的著作献给教皇保罗三世。他希望,在这位比较开明教皇的庇护下,《天体运行论》得以出版。

1542年12月初,哥白尼出现脑出血和右半身瘫痪。最后半年是在病榻上度过。1543年3月21日,他的《天体运行论》在纽伦堡出版。该巨著的出版和日心地动理论的创立,推翻了欧洲中世纪基督教会关于地球中心说的理论,实现了近代天文学的革命。同年5月21日,《天体运行论》送到弗罗姆堡时,他已经处于弥留之际。伟大天文学家哥白尼享年70岁。他的遗体安葬于弗罗姆堡大教堂,但没有任何墓志铭指明具体埋葬地点。

学术界人士从2004年开始搜寻哥白尼遗骨。2005年在这所大教堂内寻得一名70岁男子遗骨。研究人员将遗骨全面复原,发现老者面容与现存的哥白尼画像相似,鼻部受损等特征与哥白尼自画像吻合。研究人员随后对牙齿等实施脱氧核糖核酸(DNA)检查,与哥白尼藏书里的头发加以比对,最终认定这具遗骸的身份。2010年5月22日,弗罗姆堡大教堂为哥白尼举行了重新下葬仪式。

①指格但斯克及其附近的北部沿海地区,曾为条顿骑士团占领。经过长期战争,根据1466年托伦条约,回归波兰。瓦尔米亚地区也在这一年并入波兰——译注

译者附记:2009年9月16—19日我和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研究员刘邦义,应波兰历史学家协会会长克日什托夫·米库尔斯基教授的邀请,参加了由瓦尔米亚—马祖里大学主办的第18届波兰历史学家代表大会。2010年4月10日在斯摩棱斯克不幸遇难的前总统莱赫·卡钦斯基莅临大会开幕式,讲了话,并参加大学卡廷蒙难者大道命名仪式。大会后,我们应邀访问托伦哥白尼大学,受到校长安德热依·拉齐明斯基教授和历史系主任亚策克·格泽拉教授的热情接待。在此文发表之际谨向他们表示谢忱。

刘祖熙于2010年国庆前夕

责任编辑 陈小编

本文来自科学的历程 转载请联系本公众号

科学 ● 历史 ● 文化 ● 人类

今天,我们关注人类自身!

kexuedelicheng@126.com

本文作者:科学之美(今日头条)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