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1岁“曹操”近照,曾是唐国强“死对头”,为演好戏差点丢性命野史趣闻
在2017年热播《大军师司马懿之军师联盟》中,于和伟饰演的曹操叫好声一片,特别是再22集里,须发皆白的曹孟德筑高台,横槊赋诗,一句“天下九州,我的其六,孤当不当得起这杯酒……”真是叫人潸然泪下。在于和伟之前,陈建斌也饰演过曹操,而当时观众对他的评价也是毁誉参半。要说起演曹操最好最像的,那当然就是老版《三国演义》里的鲍国安了,六分雄四分奸,他演的曹操入骨三分,恐怕很难被超越了。
鲍国安对于曹操一角的理解不仅仅停留在原著上,而是与历史中真实的曹操相结合,最终将那个雄才大略、慷慨霸气但又多疑猜忌,奸诈狠绝的枭雄形象演绎地淋漓尽致。而鲍国安一直以来演戏都是非常认真,非常专注的。
鲍国安,1946年出生于天津,国家一级演员,中央戏剧学院教授。童年的鲍国安家境并不富裕,在他们班里,鲍国安算是比较穷的一个了,他的许多同学经常星期六星期天去看电影,星期一早上就一起“侃”电影。而鲍国安为了能和同学有共同语言,他也开始看,经常把家里给吃早点的钱省下来,6天攒到3毛钱,刚好可以看两场。也正是因为不断的接触电影以及电影中的英雄人物,从此,鲍国安在心里种下了“英雄情结”。
1982年,鲍国安第一次作为主演出演了山东版《水浒传》(后更名为《人物志水浒传》),剧中他饰演宋江一角。该剧也是多次获得金鹰奖。而真正让鲍国安走红,让大家熟知的那就是在94年出演了电视剧《三国演义》,看到他饰演的曹操,真心只有一个感觉,历史上真实的曹操本该如此,鲍国安出神入化的演技让人着迷,眼神犀利、神态不凡,独具一格。他和唐国强的对手戏也是让人叫好。很多人也说鲍国安之后再无曹操了。而鲍国安也凭借曹操一角力压唐国强获得了当年的飞天奖、金鹰奖双料最佳男主角。
1997年,鲍国安接演了谢晋导演的电影《鸦片战争》,剧中饰演林则徐,可以说是圆了他的一个英雄梦。为了塑造好角色,他除了提前去林则徐的家乡福州体验生活,接触资料外,还用了所谓的“笨方法”,每天从早上起床的那一刻起,就把自己的心理状态调整到林则徐的模样,每一个眼神都努力透着忧国忧民的内蕴。那个年代的演员还不会投机取巧,只会踏踏实实做好演员的本分,演好戏。
1999年,鲍国安参加根据吴登云真实事迹改编的电视剧《真心》拍摄时,差点把命搭上。由于他还有严重的高血压,剧组在帕米尔高原上拍摄,后来上到了海波5000米,鲍国安输着液、输着氧气被人从山上抬下来,由于入戏太深,鲍国安最后已经不能看到吴登云了,一看到就想哭,因为他越来越能深切的感受到老吴内心的苦了。
自2006年《少林寺传奇1》至今,剧中的鲍国安饰演的方丈也成为“少林寺”的代表了,而这个角色也成为他在《三国演义》曹操一角之外另一个令观众印象深刻的代表性角色。在拍摄《少林寺传奇4》时,70岁高龄的鲍国安也是继续参演。不过,鲍国安也坦然表示:“背台词背的我血压都升高了,记不住,我想保住晚节,心理负担太重了。以后真的不想演戏了,我现在有小孙子了,也想享享天伦之乐了。”
当然,鲍国安也演绎了很多其他角色。如《国家机密》里的肖厅长,《赵氏孤儿》里的赵盾,《武则天》里的唐太宗,《我是特种兵之利刃出鞘》里的高世魏等等,都是很有自己的风格。
如今71岁的鲍国安在中央戏剧学院做起了教授,虽然在荧幕上很少看到他了,但是他还是在为中国的文艺事业做这贡献。他也经常告诫学生:不要过于困于名利,欲速则不达,很多压力应该顺气自然,机会是给有准备的人的,增加各方面的修养和基本功,一旦机会来了,才能抓住。很多时候机会来了,却没有演好,是因为没有准备。
最后唯有敬佩和祝福了,愿鲍国安老师身体健康!
本文作者:娱乐会议室(今日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