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力强劲为何震慑不住外敌,康熙皇帝的做法,真是有苦难言野史趣闻

2018-11-17 20:31:14

从大航海时代开始,西方列强就开始了对全世界的殖民扩张。明朝的几次战争等都是西方殖民者和我国激烈冲突的真实写照。那么,从明朝中后期就开始在我国肆虐的殖民者会甘愿消停,直到十九世纪四十年代再次开始侵略我国吗?当然不是,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清朝前期特别是强盛时期的国力,足以抵挡西方侵略者的挑衅。

那么,清朝最强盛的时候是在什么时候?我认为是十八世纪五十年代清朝彻底平定天山南北,疆域达到了巅峰,此时的清朝已经成为东亚最强大的国家。

而此时的西方在干什么呢?英国的生产力出现了巨大的飞跃,但是这个过程同样很长。再者长达八十年的时间,英国一直在进行技术革命,虽然技术进步神速,但是综合国力并没有迅速提升。在技术水平上,虽然英国军队装备了先进的击发枪,但其射程上与清军的弓箭相比并没有太明显的优势。清朝时期普遍装备的反曲弓射程最远可达二百五十多米。马嘎尔尼访问清朝时,除了送给皇帝几个最新的英国战舰模型,还邀请当时的清朝名将观摩英国警卫的火器操练,但被拒绝。后世皆认为清朝官员和皇帝一样妄自尊大,不知天外有天。

事实上,早在这之前,这位官员就率领清军在青藏高原两次反击廓尔喀的入侵,廓尔喀的背后,站的是英属印度。对于英国的伎俩,他是见识过的,自然也有不屑一顾的理由。所以可以说,英国不挑衅清朝,不是出于对某一朝某一代的尊敬,而是看对方的实力。在英国政府决定对清朝动武时,议会还争论不休,出现了一票定乾坤的事情,足以说明清朝前期的国力,足以威慑西方的野心。和英国的大踏步工业化相比,沙俄一直在农奴制的束缚下前行,不过这不影响沙俄的扩张和清朝的冲突。

清朝和沙俄的第一次交锋,是十七世纪八十年代开始的两次战争,在两次战中,清朝都取得了最后的胜利,迫使沙俄派出代表谈判东北边界问题,最终签订了条约。十七世纪八十年代,清朝还未征服漠北蒙古、西域以及青藏高原,国土面积距离的鼎盛还有一段距离。然而清朝还是击败了沙俄,迫使其签订了条约。

今天的很多人站在今人的角度,大肆批判康熙签订条约割地,但是,中原王朝从未真正统治过外兴安岭南北地区,这里气候寒冷根本就无法进行农耕,这是小农经济为基础的中原王朝看不上的地方。至于说丢掉的西伯利亚,则更是冻土冰原广布,根本就不在中原王朝考虑范围之内。沙俄占据西伯利亚,一是为寻找大量毛皮;二是为寻找温暖出海口。

十七世纪,清朝明确了两国的中段边界。其后,消灭准噶尔汗国,抢先平定天山南北,确立了在西域的主动权。可以说,清朝和沙俄的争夺从东北延伸到正北再延续到西北,是真正的全面对抗。清朝总体来说并不落下风。十七世纪六十年代的法国,还处于别的王朝统治时期,是革命的前夜。此时的法国正在联合奥地利等和英国进行战争,战争的结果是割让大片海外殖民地给英国,英国从此一跃成为世界第一强国。

而法国则因为落败,因此法国不具备在清朝强盛时期入侵清朝的可能性。美国到十八世纪获得独立,是不具备侵略清朝的可能的。作为先期崛起的世界强国,西葡荷虽然积累了大量的财富,但是此时却已经被英国后来居上,掉出了世界一线强国的行列,不具备侵略清朝的实力。

简单说来,在清朝强盛时期能够和清朝对抗的,也只有英俄两国。而事实情况就是,他们不具备在乾隆年间挑战的实力!好了小编今天就给大家讲到这了,看完这篇文章后大家有什么感想呢?敬请留言!

图片来源与网络,文章系作者历史风云人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作者:历史风云人(今日头条)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