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康熙皇帝“千古一帝”的称号为何成立野史趣闻
小编之前写过一篇关于历史上四大千古一帝的文章,把康熙皇帝也列入进去了,结果遭受了很多质疑之声。今天小编来好好的说道说道,为什么康熙皇帝能和秦皇,汉武,唐宗列入千古一帝?

评价历史人物,我们遵照历史唯物主义标准,用发展客观的眼光评价,不因其民族肤色不同而有所偏见,因为评价历史人物首先要撇弃狭隘的民族主义。
首先我们从康熙本人的修养学识来看,康熙皇帝算得上为数不多的学识修养超高的皇帝了。康熙帝晚年谈到自己的学习情况,八岁“学庸训诂,询之左右,求得大意而后愉快。日所读者,必使字字成诵,从来不肯自欺。及四子之书既已通贯,乃读尚书,于典谟训诂之中,体会古帝王孜孜求治意。”接着,“读大易,观象玩占,实觉义理悦心”。自此便养成了读书的好习惯,“乐此不疲”,“好学不倦”,每每读书至深夜,而不知倦怠。他十七、八岁时,因读书过劳,至咯血也不肯罢休。他所说的自己的学习情况,并非是自夸之辞。官方档案记载他举凡“帝王政治,圣贤心学,六经要旨,无不融会贯通”,亦非过誉之辞。
康熙皇帝学识渊博,不仅精通满汉蒙三国语言,而且后来还学会了俄罗斯语。可以说康熙学贯中西,博学多才,不仅在中国传统国学上造诣深厚,还在数学、物理学、医学、化学、天文学、地理学等方面深有研究,命名了数学方程式的“根”、“元”、“次”,创造了“积求勾股法”。
康熙一生对中国历史和世界文明的发展做出了重大的贡献。概括说来,共有以下几点:
第一,削平三藩,巩固统一。三藩是指三个降清的明将:平西王吴三桂,镇云南;平南王尚可喜(子之信),镇广东;靖南王耿继茂(父仲明、子精忠),镇福建。三藩占据要地,拥兵自重,成为清初的三个地方割据势力,其中以吴三桂实力最强。从顺治朝开始,军费开支浩大,每年入不敷出。以顺治十七年(1660年)为例,国家正赋收入银875万两,而云南一省就要支出银900多万两。竭全国之财力,尚不足一藩之需求。到了康熙初年,财政困难局面仍旧未见好转。国家钱粮,大半耗于三藩。三藩在自己的独立王国里,设立税卡,私行铸钱,圈占土地,掠卖人口。平西王吴三桂还自行选派官员,称为“西选”。康熙帝除鳌拜后,三藩成为他最大的心病。他要削平三藩,强化皇权。
当时,朝廷上主张不可撤藩的占绝大多数,支持撤藩的只有兵部尚书明珠、户部尚书米思翰等少数官员。20岁的康熙帝力排众议,他认为:“三桂等蓄谋久,不早除之,将养痈(yōng)成患。今日撤亦反,不撤亦反,不若先发。”于是,下令撤藩!
第二,统一台湾,开府设县。明天启四年(1624年),荷兰人侵占台湾。顺治十八年(1661年),郑成功从荷兰人手中收复台湾。郑成功死后,其子郑经奉南明正朔(即承认南明的正统地位)。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康熙抓住郑经死后,其子郑克塽年幼、部属内讧、台湾政局不稳的时机,以施琅为福建水师提督,率军统一了台湾。设台湾府,隶属于福建。台湾府下设三县——台湾县(今台南)、凤山县(今高雄)、诸罗县(今嘉义),派总兵官一员、率官兵八千,驻防台湾。从而加强了中央对台湾的管辖,促进了台湾经济文化的发展。
第三,抵御外侵,缔结和约。黑龙江地域在皇太极时已经归属清朝。清军入关后,沙俄东进侵入我国黑龙江流域地区,占领雅克萨(今阿尔巴津)、尼布楚(今涅尔琴斯克)、呼玛尔(今呼玛)等城。康熙统一台湾后,调派军队进行两次雅克萨自卫反击战,取得胜利。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同俄国在尼布楚签订《中俄尼布楚条约》,规定了中俄两国的东段边界,从法律上划定了以额尔古纳河、格尔毕齐河和外兴安岭为界,整个外兴安岭以南、黑龙江和乌苏里江流域(包括库页岛)都是中国的领土。这是中国历史上同外国签订的第一个平等条约,表明康熙帝独立自主外交的胜利。
第四,亲征朔漠,善治蒙古。努尔哈赤和皇太极解决了漠南蒙古问题,康熙则进一步解决了漠西蒙古和漠北蒙古的问题。从秦汉匈奴到明朝蒙古的民族难题,到康熙时才算得解。康熙说:“昔秦兴土石之工,修筑长城。我朝施恩于喀尔喀,使之防备朔方,较长城更为坚固。”蒙古成为清朝北部坚固的长城。
第五,重农治河,兴修水利。清军入关后,最大的弊政莫过于圈占土地,跑马占田,任意圈夺。顺治帝曾谕令禁止圈地,但禁而不止。康熙帝颁令,停止圈地,招徕垦荒,恢复生产。
为促进农业生产,康熙帝六次南巡,治理黄河、淮河、运河、永定河,并兴修水利,取得很大成绩。
第六,移天缩地,兴建园林。康熙先后兴建畅春园、避暑山庄、木兰围场等,乾隆又大兴“三山五园”——香山静宜园、玉泉山静明圆、万寿山清漪园(后改名颐和园)和圆明园等,将中国古典园林艺术推向高峰。
第七,兴文重教,编纂典籍。他重视文化教育,主持纂修了《康熙字典》、《古今图书集成》、《律历渊源》、《全唐诗》、《清文鉴》、《皇舆全览图》等,总计60余种,2万余卷。
康熙皇帝的统一战线政策很了不起的。满族进关时兵力只有5万多,加上家属也不过20万,以这样少的人口去统治那么一个大国,占领那么大领土,管理那么多人口,矛盾非常突出,康熙皇帝便发明了一个统一战线,先团结蒙古族和其他少数民族,后来又团结了汉族的上层人士,他还全面学习和继承了当时比满文化要先进得多的汉文化,他尊孔崇儒。在官吏的设置上,凡高级官吏都是一满一汉,大学士、尚书、侍郎、军机大臣都是如此。这样,康熙便非常成功地克服了满族官员少的困难,真正达到了以一顶百的神奇效果。
可以说康熙皇帝打下了今天我们国家所拥有的这块领土。我们今天继承的这大块版图基本上是康熙皇帝时牢固地确定了的。
康熙皇帝的一生雄才大略、胸襟开阔、器局恢宏,鳌拜、吴三桂、耿精忠、尚可喜、台湾的郑氏等一时的各路枭雄,包括北方的准格尔部等等,先后都被康熙皇帝的文韬武略给直接灭了,或慑服了。大家肯定都知道,康熙帝是中国历代所有在位的皇帝里在位时间最长的一位,他为国家付出了很多,国家的统一都是因为他,也是他杰出的才能和正确的政策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极力拥护与拥戴,因此开启了中国封建历史上最后一个大繁荣时期。
本文作者:异史奇闻(今日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