窝阔台后王封地、察合台后封地为什么与“大汗帝国”关系紧张?野史趣闻
窝阔台封地和察合台封地与元朝关系紧张,归根结底就是兄弟国间利益的冲突,窝阔台系和察合台系一直站在一起,他们看到自己渐渐弱小,而拖雷系越来越强大,心理上自然不舒服,拖雷系将他们的疆域压制得越来越小,他们自然心理不服,不服只有拖雷家垄断了大汗之位。

忽必烈大汗汗国在1271年改为元朝,元朝成功过渡成中原王朝,迁都大都是个例子,可海都却不安宁了,他瞧不起忽必烈汉化政策,认为他是叛徒,而自己却是真正蒙古大汗,几次攻取和林,都被忽必烈打退。察合台后来又恢复过来,他担忧的西面旭烈兀汗国的侵袭,拖雷家伊儿汗国在西部已对他们构成威胁,东面元朝也一样,海都一败,窝阔台封地渐渐被吞并,察合台也受到东西压力,在他们眼里岂能容拖雷家一直独享大汗宝座呢,因此他们是不容拖雷家坐大的。
后来,海都又将汗位交给八剌的儿子都哇。虽然海都曾打败都哇老爹八剌,但既然汗位是海都给的,他自然听海都的,和忽必烈斗。
后来,海都在和忽必烈作战中受伤去世,都哇这时候不想受窝阔台汗国控制,就投靠了忽必烈,和海都的儿子察八儿打起来,并吞并了窝阔台汗国的大部分土地。
由此可见,所谓窝阔台后人、察合台后人反对忽必烈,根本的原因,并不是忽必烈夺去了阿里不哥的汗位,而是为了自身利益。

贵由时期和拔都几乎开战,蒙哥清洗窝阔台和察合台后王势力,根本说来都是中央权力和地方势力的矛盾。忽必烈即位之后,先后与阿里不哥、北方汉人将领李璮和南宋开战,把统治和扩张的中心放在汉地和南方,这种情况下,位于中央之国东方和西方的诸王不趁机扩张是不可能的。因此西北诸王和东道诸王都采取了扩张行为。只不过西北诸王的扩张行动几乎与进攻南宋重合,因此取得了重大成果,之后和元朝一直进行拉锯战。而东道诸王到至元二十四年才开始反叛,导致被镇压而已。

忽必烈也向海都发出了诏令,但海都拒绝前往。这次“忽里勒台”大会最终没能如约举行,而以后的元朝皇帝虽空有大汗的名号却再也无法召开全蒙古的“忽里勒台”大会。规模空前的大蒙古国,尽管一度如日中天似地辉煌,却也似昙花一现似地短暂,它真正统一存在的时间不足六十年。大蒙古国时期的波斯历史学家志费尼,在其《世界征服者史》一书中反复吟诵道:“这始终是蓝色天轨的习惯,当他看到满足时,就很快使它破灭。”
本文作者:点金梦想(今日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