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当了十七年皇帝,更换首辅和换鞋一样快野史趣闻

2018-11-15 19:00:48

崇祯皇帝17岁登基,34岁在紫禁城煤山歪脖子树上自缢而死,在位约17年。这十七年间,崇祯皇帝兢兢业业,励精图治,意图挽明王朝于不倒,奈何大厦将倾,势不可挡,纵是天子也无能为力。虽然说与大明气数有关,但终究要归于人事,明朝的灭亡与崇祯皇帝用人不当有很大的关系。

就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内阁首辅来说,崇祯皇帝在位十七年之间,一共更换过十九次首辅。其中有两人两次担任首辅,担任首辅的人数总计有十七人,平均下来每人任期仅一年。而在任只有半年或不满半年的首辅就有10人,可见更换之频繁。

崇祯皇帝

大多数的首辅都是主动辞官告老还乡,言下之意就是这皇帝我伺候不了,我要回家养老了。年龄大一点的官员还说得过去,有一些还都是年富力强的正是干大事的年纪,诸如来宗道、李标、蒋德璟辞官时年龄都才50多岁,周延儒第一次称病回家才40岁。若不是皇帝太难伺候,谁放着大好的官位不坐,回家放牛呢,况且都还没坐热乎呢。

最搞笑的是,当首辅张至发将辞官奏折呈给崇祯皇帝,里面写有自己必须告老还乡的三大理由,其中并不包括身体有病。崇祯皇帝看了之后,却下旨叫张至发赶紧回老家养病调理。时人听闻以后都觉得好笑,说张至发这是奉旨得病。

故宫

为什么说崇祯皇帝用人不当呢,看看崇祯皇帝所任用的内阁首辅的品行就十分清楚了。首辅作为排名居首的内阁大臣,其人选理应选用德才兼备、大公无私之人,可惜崇祯皇帝并未这样,只能哀叹朝中无人啊。首辅中和魏忠贤扯上关系的就有施凤来、李国普(左木右普)、来宗道、薛国观等四人,多是阿谀奉承的小人。

而担任时间最久的两人,温体仁和周延儒,为人圆滑,欺君误国,多为一己之私利而出卖国家利益。周延儒更是谎报军情,带兵打仗只知每天饮酒作乐,却连连向崇祯皇帝报告前方大捷。崇祯皇帝听闻大喜,周延儒凯旋回朝后立马论功行赏,加官晋爵。谁知事情败露,崇祯皇帝却依然下诏宽慰,后来众多官员相继弹劾周延儒,才在1643年冬天被崇祯皇帝赐死自缢。两个月后,崇祯皇帝也上吊而死。

周延儒

再如张四知、陈演等人,毫无才干,品行不端,贪污受贿,为非作歹。张四知明亡后投降清朝,后被弹劾处斩。陈演以受贿闻名,被免职的时候,因为财产太多,不能立即回乡,后来李自成攻破北京,陈演被抓,用重金贿赂刘宗敏获释,仅仅四天后再次被抓回斩首。而如范复粹,当1641年崇祯皇帝召集群臣,谈到福王已被李自成杀害,痛哭流涕,首辅范复粹只能说一句“此乃天命”,崇祯皇帝又说道:“纵然是气数已尽,也要靠人事力挽狂澜”,而范复粹等一干大臣竟然无言以对。再如魏藻德,状元出身,39岁即为首辅,当李自成兵临北京城下之时,崇祯皇帝问其为之奈何,魏藻德平时滔滔不绝的口才变得毫无用处,跪在地上一言不发。崇祯皇帝气得就差说一句“朕要你何用”。

此外,成基命、张至发、刘宇亮诸人虽然才能稍显不足,但至少品行端正,也没能得到重用,都不满一年即辞官归隐。而德才兼备之士,如李标、韩爌(kuàng)、孔贞运、蒋德璟等人,为官清正,心系百姓,又以国家社稷为重,有心匡扶明朝,却得不到重用,反而受到奸臣们的排挤,早早辞官。孔贞运任职两月即遭崇祯皇帝罢免,后来崇祯皇帝吊死煤山,孔贞运痛哭流涕以至晕倒,最后得病暴卒。蒋德璟提出的建议对策不被采用,直到1644年2月才被起用为首辅,只是为时已晚,无力回天。

明思宗殉国处

纵观崇祯皇帝在位的十七年,朝廷重用的多是一些宵小之辈,外不能御敌于千里之外,内又无治国安邦之良策,以至于崇祯皇帝如刘邦一样问为之奈何时,朝臣竟然多哑口沉默。陛下醒醒啊,这帮臣子可不是萧何张良。而究其原因,崇祯皇帝本人难辞其咎,他的勤政是出了名的。可治国光勤政不行,还得掌握治国之道,就像有的人天天苦学,最后考试照样不及格一样。崇祯皇帝喜欢或重用的大臣是什么样的呢,都是温体仁、周延儒之流的佞臣,喜欢别人顺着自己的龙鳞摸,而对敢于逆鳞的良臣和武将,则弃之如敝履,该养老的养老,该凌迟的凌迟。如此用人,明朝焉能不亡,唯恐其亡之不速耳。

本文作者:耕读闲话(今日头条)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