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的完美犯罪案件野史趣闻

2018-11-14 18:03:26

1. 库珀劫机案

1971年11月24日,感恩节前一天的下午,美国俄勒冈州波特兰国际机场,一个身着黑色雨衣的中年男子走到西北航空公司(Northwest Orient Airlines)柜台前,用现金购买了一张单程机票,随即提着一个公文包登上了飞往西雅图的305航班。购票时,他自称“丹·库珀”(Dan Cooper),第二天,人们发现这是一个假名字,丹·库珀是一本漫画书中的英雄飞行员。

FBI对库珀的模拟画像

1971年那个雨夜,这个化名“库珀”的神秘男子劫持了他乘坐的那架波音727,勒索了20万美元,然后成功逃脱。

案发经过:

那天下午305航班只有三分之一的乘客,“库珀”登机后径直走到机尾,坐在最后一排号码为18C的座位上,点了一根烟,要了一杯波旁威士忌和一杯苏打水。飞机于下午2:50分起飞后,“库珀”递给座位旁的空乘一张折叠着的纸条。

上个世纪70年代,飞机上不仅可以抽烟,乘坐飞机本身就是一件“高大上”的旅行方式,所以大部分乘务人员都是帅哥美女,西北航空对空乘的要求格外高,空姐们甚至要像模特一样严格控制体重。坐在“库珀”旁边的芙洛伦丝·斯卡弗纳(Florence Schaffner)是一名金发美女,在飞行中经常遇到调情的乘客,所以她在接到“库珀”递过来的纸条后,以为上面又是一个主动示好的中年寂寞男人的电话号码,所以看都没看就直接放进自己的包里。

“你最好看看那张纸条,我有炸弹。”“库珀”说。

芙洛伦丝看到他非常认真,于是马上打开那张纸,上面写道:“我的公文包里有炸弹,我要你过来坐在我身边。”为了证明自己所言非虚,“库珀”打开自己的公文包,芙洛伦丝看到里面有一堆导线缠绕着6根雷管形状的物体。

305航班乘务员芙洛伦丝

接下来“库珀”派芙洛伦丝去向机长传达了自己的指示:“我要求下午5点钟前收到20万美元,现金,放在背包里。我还要两对降落伞。我们降落时,燃料车要做好加油准备。不要搞花样,否则我就引爆。”当芙洛伦丝从驾驶舱回到“库珀”的座位旁时,他带上了一副墨镜。

从波特兰飞到西雅图,只需要30分钟,为了让地面上的执法人员有充分的时间做相应的准备,飞机在空中盘旋了两个小时,其他36名乘客被告之飞机有“小的机械故障”。在接下来的飞行过程中,“库珀”表现得非常镇静,拿出20美元又点了一杯威士忌,并告诉空姐“不用找零”。下午5点24分,地面指挥通过电台告诉飞机上的“库珀”:“一切都准备好了。”

15分钟后,当305航班降落到西雅图机场时,西北航空的工作人员已经备好了20万美元的赎金,都是20美元面值的钞票,这些钞票每一张都被FBI和西雅图警方照了相。降落后“库珀”要求关掉机舱中的照明,以防狙击手的袭击,并不准任何车辆靠近航班。

美国西北航空公司,是这架飞机的拥有者。他们得到这个消息之后,高层迅速决定,支付赎金,不能让炸弹爆炸。

在警方和航空公司紧张准备的2个小时里,航班只能在西雅图机场上空盘旋。机长后来回忆说,库珀一直待在驾驶舱里,他非常的镇定,还彬彬有礼的和机组人员聊天。

很快,西雅图机场通知机长,一切准备就绪,可以降落。

被劫持的航班


飞机顺利降落之后,库珀让空姐放下机尾处的舷梯。FBI的官员把20万美元装进一个帆布包里,连同降落伞一起送上了飞机。库珀也很大方,直接让空姐和36名乘客都下了飞机。当然,飞机上还留有4名机组成员。

随后,库珀要求给飞机加满燃油,让机长重新起飞。同时“库珀”还要求飞行高度不能高于1万英尺,速度不能超过150节(278公里/小时),机翼的襟翼向下15度。大型民航客机保持低速飞行难度很大,但是“库珀”无疑对305航班的性能非常熟悉,这架727-100机身重量低,不加油时只有50吨重,最低时速可达150公里。同时这种型号的飞机如果在飞行中打开机尾舱门,三个引擎的运转都不会干扰到舷梯的降落。“库珀”选择305航班,绝非偶然。晚上19:46分,飞机起飞了。4名机组人员都被赶到了驾驶舱,他们不知道外面的库珀到底在干什么。直到15分钟以后,仪表盘上的机舱失压指示灯亮了,机长赶紧用电话问:“需要帮忙吗?”“库珀”回答道:“不!”。这是最后一次听到“库珀”的声音。

到了20:46分,也就是飞机起飞1个小时之后,飞行员感觉飞机机尾轻微的颤了一下,随后就恢复了正常。这个位置,是波特兰以西25英里的路易斯河流域。

直到晚上22:15分,飞机按照库珀的原定要求,降落在了里诺机场。4名机组成员慢慢的打开驾驶舱的门,寻找一番才确定:“库珀已经在途中跳伞逃走了。

警方随后立刻展开了大规模的搜捕,对整个区域进行细致调查,但是没有任何踪迹。不仅如此,那20万美元的赎金,警方还公布了部分钞票的号码,希望有人能提供线索。但是,这些钞票一直没有出现。

8岁少年带发现的现金和领带

直到1980年,一个8岁的少年在哥伦比亚河附近露营时,捡到三包总值5800美元的现金和领带,核对号码后,证明这些钱是“库珀”劫案中赎金的一部分。赎金重现,引发了新一轮的“寻找库珀”潮,然而除了那5800美元,赎金的其余部分再没有出现过。也没有人能够发现同劫案和“库珀”有关的一点蛛丝马迹。

四十多年过去了,谁是“库珀”?他在空降后是否得以生还?他是怎样花掉20万美元的?这一系列问题仍然没有答案。不得不佩服库珀的手段。

2. 日本三亿日元抢劫案

“三亿日元抢劫案”是日本历史上最神秘的案件之一,罪犯采用了巧妙的手法,智取了银行的三亿日元,此案被视为完美犯罪的经典案例。虽然案子已经过去了45年,但有关此案的文学作品、影视作品依然层出不穷。六十年代的3亿日元相当于今天30亿日元,大约4亿人民币;以购买力计算,这次劫案的金额是日本历史上最高的,在世界犯罪史上也应该能跻身三甲。可惜的是,警方至今没有任何头绪,甚至没能找到一张失窃的纸币,而案件的追诉期已过。

罪犯的作案过程:

1968年下半年,罪犯通过信件恐吓东京地区多家银行分行,索要上百万日元,否则就在银行或职员家安放炸弹。这样的信一共有9封,相信是罪犯为挑选合适的作案对象而寄出的,信件的邮票是用唾液粘贴的,化验结果此人是B型血。其中一封信是寄给日本信托银行国分寺支行经理的,要求他派一名女职员在1968年12月7日将300万日元送到指定地点,否则就炸掉该经理的家。经理报警后,警方出动,但罪犯没有出现。正当人们以为这只是一次恶作剧时,真正的犯罪便开始了。

3天后(1968年12月10日)一个细雨蒙蒙的清晨,时针指向9:30分。 在日本国东京都府中监狱后面的府中市荣町学院路上,4名日本信托银行(即现在的三信UFJ托银行)的国分寺分行职员,正忙着往一辆运钞车上搬运现金。三个铁箱子里,装着准备发给东京芝浦电气公司员工的奖金和其他款项,共计2亿9430万7500円(按当时的物价折合,相当于今天的1.5-2.5亿人民币)。

货币装运完毕后,运钞车刚开了不到200米远,前方开来一辆蓝色的雅马哈摩托车,车上下来一个全副武装的年轻警察,他拦住了运钞车,并大声的警告职员们:“你们银行巢鸭分行行长的家被人放了炸弹,我们接到情报,你们的车上可能也有炸弹!我要求立即上车检查,请你们配合。”

当年的12月6号,该行经理曾收到过一封恐吓信,信中要求银行派一名女职员在第二天(12月7日)下午5点前将300万日元送到指定地点,否则就炸掉该经理的家。当时警方在犯人指定的地点布置了50名警员,然而犯人并没有出现。联想起四天之前的这件事,手无寸铁的职员们也有点怕了,于是下车等候警察检查。

这个看上去20出头的年轻警察走到了车后面,开始认真的查看起来。几秒钟后,车厢后部突然冒出了浓烟,紧接着职员们听到警察高喊:“快趴下,有炸弹!”,他们吓得立刻趴在地上不敢抬头。。。。

但是,过了很久,也没有听到炸弹声响起。。。。

困惑不解的职员们纷纷抬起头来查看发生了什么事,这一看不打紧,个个魂都差点飞了:尼玛啊!!!不带这么玩的吧!别说炸弹了,现场除了那辆破摩托之外,车子都没有了!那小子居然用这么个幼稚的方法把运钞车给骗走了。

接到报案后,霓虹的警察迅速采取了行动,在14分钟内就下达了封锁东京都各道路的指令,调动了631台警车及警察机动队共13000人,组成了一个东京大包围网。到9点50分时,除小笠原群岛外,东京都全域进入紧急状态,各路口的车辆都被严格检查,东京的交通顿时一片混乱。。。。然而,由于警方事前漏过了一个非常浅显的细节,就是他们没有做嫌犯如果中途弃车改换其它车辆的预案,所以整整查了一整天,却一无所获。

不过,尽管如此,警方对于破案却有着相当大的信心,因为嫌犯在现场居然遗留了多达120多件的物证,其中有摩托车、鸭舌帽、扩音喇叭、烟雾弹等等。。。乐观的警员们认为只要将这些物件的来源弄清楚,嫌犯的来头自然就查清了,他们甚至将嫌犯的帽子带在自己头上,相互你争我抢的取乐。

然而,随着调查的深入,各种不利的消息纷纷传来……

首先,那辆涂装过的蓝色雅马哈运动型350R1摩托车(2冲程2缸)是盗来的,由于当时的警用摩托都是本田CP77(4冲程4缸)或者CB350(4冲程2缸),警方判断嫌犯对警察这个行业不甚了解。调查发现,那辆摩托车从被盗到发现为止,一共开了428公里,把手和车鞍部有涂错油漆后擦拭过的痕迹。由于摩托车是被盗的,线索由此中断。

然后,假摩托上挂的那个用来冒充警用扩音机的扩音喇叭,根据编号查明同批产品共5个,其中4个下落确定,但是最后1个却在东村山市的施工现场被盗,线索再次中断。

紧接着的调查发现,假的警用摩托上放的那个用来冒充文件盒的饼干盒,是明治商事生产,产量为3万个,无法查找来源。其实警察用文件盒在普通的摩托车店也有出售,可是嫌犯选用了和真文件盒相差颇大的饼干盒用来冒充,结合前面提到的摩托涂装错误而导致擦拭痕迹来看,警方再次确认嫌犯对警用摩托不是很熟悉。根据这个饼干盒,警方认为嫌犯喜欢吃甜食,淡素,霓虹全国有上亿人口,喜欢吃甜食的人何其之多啊!线索又一次中断。


案发后警方展开了长达7年的调查,调查共花掉9亿日圆,是丢失的钱的3倍。由于罪犯留下了太多证物(120件),而又都是被大量复制的廉价商品,所以警察花了许多时间去分析,直接导致调查进展缓慢。后来许多迹象显示,罪犯故意留下许多证物,甚至是有误导性的杂志和报纸。最终警方只找到了运钞车和保险箱,和罪犯放弃运钞车后所开的红色汽车。根据车上留下的蛛丝马迹,警方认为有至少2人参与作案,其中一名为女性,可能都是年轻人。警方还找到多名嫌疑人,但大多数都有不在场证明,而且警方也没有充分的证据。

调查中重点有下面的嫌疑人:

1.少年S,他是个惯犯,他和他的同党曾经用烟雾弹作案,他的偷车方式和本案中被盗车辆上的痕迹吻合,他的爸爸曾经是一位骑摩托车的警察,以贝志诚的逻辑,此人肯定是罪犯。让人不解的是,少年S在案发后第5天服毒自杀,毒药包装上只有他和他父亲的指纹,认识他的朋友都认为他不会自杀。更为神奇的是,银行有其中一部分纸币的序列号,但在随后的45年中,这一部分纸币从来没有在市面上出现过。本案还有其他嫌疑人,但都证据不足,其中最悲惨的一个嫌疑人因为这件案子始终受到社会的歧视,2008年自杀。 但是最后警方排除了S作案的可能。

2、少年Z,立川组成员,案发当年18岁。

怀疑理由,1,2,3和少年S相同。案发后变得很阔绰。买了新车开了公司。然而Z的血型是AB,笔迹也和恐吓信上的不一样。

1975年警察在刑事诉讼时效前逮捕了Z,但是由于证据不足在刑事诉讼时效前被释放。

3、跨性别者(男跨女)K

少年S的朋友,不是立川组成员,案发当年30岁左右。

除了S的亲人是事发当天唯一对S作证的人。根据K的证词S事发2~3天前到事发当日一直和K在新宿的公寓过夜,事发当天早上8点离开。离开时间是根据天亮的程度并没有看表,外面下着雨,忘记了有没有把雨伞或者雨披借给他。K还说认识S是案件发生的20天前,然而家里却摆着夏天和S一起旅行拍的照片。

案件发生一年之后,K移居国外,并在当地开了商场。再次回到日本后买了数栋公寓,案件七年后买了豪宅。

如果K是罪犯一员的话,S在少教所时寄出的恐吓信,现场附近目击到的30岁男子,被盗车中留下的耳环就有了合理解释。

但是经过调查警方也排除了K的作案嫌疑。据K自己说在国外发达是因为找到了有钱的靠山。

4、府中市的司机K

案发当年25岁。怀疑理由:熟悉当地环境,血型也是B,会打字,从他写给朋友的信中发现和威胁信相似的口吻,但是笔迹不同。因为长相和模拟像酷似所以从嫌疑人名单12301位脱颖而出。

案件发生1年后的1969年12月12日,毎日新闻记者对警方的采访中,警方透露了K,但是强调笔迹不同。但是各家媒体迅速作了报道。警方怕嫌疑人逃跑,不得不马上逮捕了K。由于毫无证据第二天K被释放。

K因此失去了工作,并且一直受到歧视而不断调换工作。2008年9月K自杀身亡,可以说K是这个案件中唯一的受害者。

5、日野市三兄弟

在日野市经营电器公司,案发当的分别是31岁,29岁,26岁。家里有个大车库能够改装摩托车。老二熟悉摩托车在不良组织中。做过招牌能够喷漆,事发前买了装有烟雾弹的新车。兄弟中事发前也有人戴过鸭舌帽。但是车上的烟雾弹和鸭舌帽和犯罪现场找到的不同。警察搜查了三兄弟的家证明和案件没有瓜葛。

6、房地产公司职员

男性,案发当年32岁。事发前缺钱,事发后手头宽裕。有在东芝府中上班的经历,姐姐在东芝府中工作了12年。本人很会开车,长得又很像模拟像中的人。但是事发当天从杉并区前往横浜途中,钱多也是因为在房地产买卖中赚了1600万日元。最后也被排除。

7、公司职员P

三亿日元案件发生前的1955年也运用类似的手法抢劫千代田区一家银行的运钞车后被捕。P出狱曾经说过花一年时间干一桩大事情,三亿日元案件后他也买进了土地和进口车。经过调查钱也是通过房地产经营的合法收入。P移民夏威夷后病死。

除上述嫌疑人外,跟大丽花案一样,此案也有诸多自称是嫌犯的人。时效成立后一些人自称这次抢劫案是自己所为。但是经过甄别这些人都不是真正的罪犯,目的有的是为了出名,有的是为了卖书,还有的为了诈骗。

这两起案件都是至今没能将凶手绳之以法的完美案件。真是让人感叹。不过如今生活中监控很多,基本上都会让嫌疑人无出可逃,国家致力于给人们一个安定的社会。

本文作者:升金的秋(今日头条)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