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方交战期间,飞行员遇险跳伞,为什么不对飞行员射击野史趣闻

2018-11-10 19:31:32

现如今的军事发展越来越迅速,给各个国家的其他发展都带来了一定的推动作用,因为政治和军事的互相支持的作用,所以但凡在军事上力量比较强大的国家,一般在政治上,特别是在国际地位上的话语权更是表现的更加明显。因为随着社会发展的不断需要,在军事上的划分也就越来越明细,军种会分得更加明确,这样更加利于现代化的战争和专业领域的研究。不过部队中有这样一兵种在一直以来都存在,而且在战争中发挥了很大的作用。这个兵种就是伞兵。

但凡熟悉军事的朋友都会知道,在战争发生时,跳伞人员在跳伞落地过程中,很少有死亡的事件发生,这是为什么呢?因为关于这一规定早在国际日内瓦公约中就有说明,如果飞机损失了,还可以再造,大不了就是多花点钱而已。一旦飞行员出现了情况,那损失可就比飞机重要多了,其实说到底每个国家都害怕自己损失飞行员,于是就签订了这份协议。在战斗中飞行员失去飞机和没有失去飞机是两码事,总不能说交战双方今天你将我方飞行员弄死,明天我再将你们的飞行员也弄死,这样的话,对于双方来说都是不划算的。

持续的陷入恶性循环,这是谁也不愿意看见的后果,须知培养一个飞行员所需要的消耗是巨大的,本来数量就不够用,却又因为战争再损失一批,那就是一大损失了。如果能将飞行员俘获作为一个和对方谈判的筹码,也不失为一种明智的选择,对于自己这一方来说,一个被俘获的飞行员和一个牺牲了的飞行员其价值也是截然不同的。

在日内瓦公约出现之前,飞行员都是本着“空中骑士”的荣誉和骄傲上战场的,对于他们来说,这是一种不约而同的行为,特别是一些西方国家,比如说当年的道格拉斯巴德尔中校的座机被击落后,巴德尔成功弃机逃生却被敌军俘获。但是阿道夫加兰德出于“空中骑士”的精神款待了巴德尔在中校,知道他去世俩人还是保持着很好的友谊。

不过凡事都无绝对,总有例外,虽然比较少,当年的德国和日本击落美军的轰炸机后,他们选择的方式却不是俘获飞行员,而是直接选择复仇的方式,不过这些也都是个例,不能代表大多数、

本文作者:冰消水寒(今日头条)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