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时期朱元璋用棉花当武器使用效果还不错野史趣闻
明朝开元年间,明太祖朱元璋实行全民种棉花的国家政策。晚清学者对此也有着一定研究,表示,全国大部分地区必须种半亩以上的棉花。因为是皇上布置的,所以各省各地对此都非常的重视,派遣特定的官员前去一家一户的进行检查。种的质量好的、数量多的均给予一定的奖励。对于那些不种植棉花的家庭也是加大了惩罚力度。这样义务形式的要求效果是立竿见影。在元朝还是外来奢侈品的棉花在当时就变得非常普遍。各家各户也因此用自己种植的棉花做了棉衣、棉被。明朝的纺织业和经济硬生生的被带了起来。

随着棉纺织技术的不断革新发展,不起眼的棉花也竟然成了日后非常重要的军师防御工具。尤其厉害的就是一种盔甲—棉甲。棉甲有什么好处呢?它有非常强大的防御功力。永正年间有历史记载,把棉花湿透,外边裹上一层铁皮,更有棉花裹上牛皮,就形成了防御性极强的暗棉甲。这种棉甲的性价比是非常高的,尤其是对冷兵器的防御更加有效。
更有在明朝崇元年间,一位将士身穿中原特制棉甲,在同东南沿海的倭寇进行战争得时候,身中多箭,靠着这棉甲顽强的防御力,才保住了姓名。
明末清初的时候,周玉吉统帅的全都是棉甲的精英部队,可以大战满旗清军,也可以数十天之内阻击李自成数十万的农民部队,李自成一度差点撤退。

看着是软绵绵的棉花,从明初到明末,一直是贯穿整个明代的重要军事防御器具。在我国的棉甲上吃过亏的当属日本了。在之前,日本倭寇在东南沿海战斗状态一直处于上风。在充分学习了葡萄牙、西班牙的火神枪技术之后,自己的军事战斗力也是不断升级的,倭寇不仅射术精准,而且瞄桶的射程与扩展能力更是极强。以至于在东南沿海的士兵听到倭寇进攻之后就赶忙逃走,在这上边也是吃了很大的亏。各大明军将领也是不断地开动脑筋,特别是大明抗倭英雄戚继光想到了非常灵活的办法。戚继光的办法是什么呢?在哪里跌倒就在那里站起来,准备继续用棉花。将用牛皮包裹的三斤棉花钉在木板上,在外边再裹上五斤棉花,然后用油厚涂。这样,造价非常昂贵的盾牌就制作出来了。但是一分价钱一分货,别看价钱十分昂贵,作战过程中确实十分给力的,效果也非常明显。在四五十步之外是可以很好地抗击倭寇的火神枪的,屡试不爽,没有一次失败的。这样,大名鼎鼎的戚家军就制定好了战斗计划,在距离倭寇四五十步之内进行攻击。这样,倭寇们被戚家军打的落荒而逃。

棉花的凭借着他的柔韧性,在明朝直至近代在军事领域上都起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作者:淮南栀(今日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