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首相张居正的经历野史趣闻
张居正是明代万历年间第一任首辅,嘉靖二十六年考中进士,被选为翰林院庶吉士。明代的内阁辅臣,多半都是庶吉士的出身。张居正当庶吉士两年时间,大量研究历朝的典章制度以及治国之道。两年以后他就有了一个实际的官职——翰林院编修。翰林院类同于朝廷的智囊机构,人们习惯称在里头供职的官员为“词臣”,若为皇上讲学,则称为“讲臣”。 张居正在翰林院里,词臣与讲臣都当过。在古代,给皇上与太子讲课的,被称作“帝王师”。张居正当讲臣是在嘉靖皇帝执政期间,被安排到裕王府中讲课。裕王朱载垕是嘉靖皇帝的第二个儿子,太子死后,他就成了皇位继承人。嘉靖皇帝于1566年去世,朱载垕继承了皇位,是为隆庆皇帝。一般来讲,新皇上登基,都会起用旧邸老臣。所以,朱载垕登基不久,就将张居正拔擢为文渊阁大学士,入阁参赞机务。 进入内阁之前,张居正的仕途并不一帆风顺,他从未做过地方官,没有封疆大吏的经历。当时的内阁首辅是奸相严嵩,加之嘉靖皇帝沉迷斋醮道术,张居正无法施展自己的政治抱负。三十多岁时,他因为身体不好,回老家江陵休养了五年。后来又回到京城,当了国子监,高拱于隆庆二年当上了内阁首辅,比张居正早入阁三年。两人的入阁,都得力于当时内阁次辅徐阶的提携。徐阶是江苏松江人,嘉靖初年的状元出身。
严嵩当了二十多年的首辅,有能力、有才华,但心术不正,且贪鄙成性。与他共事,就是“与狼共舞”,始终都不会有安全感。徐阶居然与之相处平安无事,可见他有高超的政治智慧。既保全自己,又不同流合污。这一点,很少有人做到。 张居正与高拱在国子监的时候,可谓同气相求。好批评时政,常常表露对严嵩的不满。徐阶劝他们隐忍,并刻意保护。徐阶很欣赏张居正的才能,他当了首辅后,就把张居正从国子监提拔到了礼部当了左侍郎。明代的中央政府一共有九个一级衙门,称之为大九卿,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工部、刑部,六部之外还加上一个都察院,还有一个大理寺,还有一个通政司,这九个部门的一把手,六部都叫尚书,都察院叫左都御史,大理事叫评事,通政司叫通政使。这些衙门里的一把手或者二把手通称为堂上官。六部的二把手叫左侍郎,三把手叫右侍郎。
张居正从国子监的教务长升职礼部左侍郎,官职提了四级,从正五品提到了正三品。 张居正当了礼部左侍郎一年后,嘉靖皇帝去世,隆庆皇帝登基。张居正从礼部左侍郎提升为吏部左侍郎。这两个官职,看起来是平等的,但因为吏部是替皇帝选拔和管理人才的,所以吏部尚书被称之为天下文官之首,也被称之为“天官”。张居正从礼部左侍郎调任吏部左侍郎,是一种高升。但是张居正并没有实际到任,只是给了他这样一个待遇,以这样的资历升任文渊阁大学士,在隆庆元年,张居正就入阁当了辅臣。
本文作者:三煨历史(今日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