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努尔哈赤的大妃阿巴亥被逼殉葬,从八旗实力的演变看她的死是个必然,实力最强的多尔衮也无能为力野史趣闻
大金八旗制度是由努尔哈赤于明万历四十三年正式创立的。女真人素来以射猎为业,每年到采捕季节,就会以氏族或村寨为单位,由有名望的人当任首领,进行集体狩猎。这种形式,叫做牛录制。领头的那个人,被称为牛录额真。所谓额真,就是主的意思,翻译为汉语,那就是牛录主。这个牛录额真,大约就和汉族的村长、族长差不多。可别小看了这个牛录额真,按照规定,一牛录为三百人,以多尔衮为例,他最初手上有15个牛录,也就是说他手下的部众多达四千五百人。
努尔哈赤
由于八旗制度既是社会生活制度又是军事制度,因此在每个牛录额真之上,又设有甲喇额真,等同于汉军的参领,努尔哈赤规定,五牛录为一甲喇。而甲喇之上还有固山额真,也是一样的规制,五甲喇则为一固山。这个固山额真,就是各旗的旗主了,相当于汉军中的都统,地位是很高的。像四大贝勒,基本都是固山额真,按照规制计算,他们手中的部众大约有七千五百人。从此处不难看出,多尔衮拥有15个牛录,已经相当于拥有了一个旗五分之三的兵力了,实际上真的不算少的。
八旗服饰
八旗制度在1601年初建时,仅有三旗——黑旗、白旗、红旗。到了万历四十三年因归顺收服的部众越来越多,于是就从三旗增添到了八旗。其中,原红旗分为正黄、镶黄二旗;原白旗分为正白、镶白、正蓝三旗;原黑旗分为正红、镶红、镶蓝三旗。合称八旗,并统率八旗满洲、八旗蒙古、八旗汉军。满洲八旗地位由高到低排列的次序应是镶黄、正黄、正白、正红、镶白、镶红、正蓝、镶蓝。
这种排法,与满洲八旗的形成有关。当初努尔哈赤凭十三副铠甲起兵,征服家乡周围的女真部落,从而建立了第一支部队,这支部队被他命名为黑旗。后来,在不断的征战中,他又收服了邻近的一大批部落,于是组成了新的一旗——红旗。红旗建立后,努尔哈赤就将自己原有的黑旗交给兄弟了舒尔哈齐,自己统帅新建的红旗。再后来,他在与海西女真斗争的过程中又征服了哈达部,并将哈达的兵力悉数收编。这个哈达部人数众多,战斗力又强,可以自成一旗,于是他又另建了第三旗——白旗。白旗建立后,努尔哈赤就把白旗交给了长子褚英,由他出任旗主。
后来,由于权力斗争,舒尔哈齐和褚英先后被杀,白旗也被一分为三,成了正白、镶白和正蓝旗。旗主依次分别为:董鄂和合理、褚英长子和莽古尔泰。其中,莽古尔泰的蓝旗牛录最多,实力最雄厚。舒尔哈齐被幽禁致死后,他手中的黑旗也被一分为三。其中,拥有25个牛录的正红旗被分给了努尔哈赤的次子代善,26个牛录的镶红旗则给了代善的长子岳托。代善父子两个人就占了51个牛录,可见当时努尔哈赤对他的重视。而舒尔哈齐的儿子阿敏最终只得到了父亲原本黑旗的三分之一,成了镶蓝旗的旗主。
与此同时,努尔哈赤自己统帅的黄旗也被他一分为二,变成了正黄和镶黄旗两旗。一开始,两黄旗(共65个牛录)是由努尔哈赤亲统的,后来,到了晚年,他就将两黄旗的大部分分授给了多尔衮三兄弟,每人15个牛录,其余的20个牛录则作为亲军由自己统帅。当时,他有个明确的指示:阿济格是镶黄旗旗主,多铎是正黄旗旗主,将来自己死后,自己统帅的亲军全给多铎,但将另赐一旗给多尔衮.后来,正白旗主董鄂和合理病逝,皇太极由此接替他,成为正白旗旗主。
阿巴亥
从各旗实力年代善是当时最强的团队,但他因杀母一事被废了当时的嗣位后四大贝也不会有人挺他。想一下如果代善继位。若是如此,阿巴亥必然被他续娶,到时候多尔衮三兄弟的45牛录也将在他的掌控之中,他一人就拥有了96牛录,在军中占绝对优势。退一步说让多尔衮继位,阿巴亥下嫁,代善辅政。若是如此,情况将基本与代善继位差不多。皇太极、阿敏与莽古尔泰会被压制得死死的。最后,也就是我们看到的结果,众贝勒一起杀死阿巴亥,推皇太极上位,四大贝勒势均力敌、共同辅政。只有这样才能平衡,莽古尔泰,阿敏才能在国中有一席之地。所以皇太极的上位和阿巴亥的死是历史发展到当时的必然。做为阿巴亥儿子的阿济格、多尔衮、多铎当时都不是很大,虽然有八旗最强的实力但对争权还没有意识怎么会是几个心机重重的哥哥们的对手呢。其实皇太极上位后也是积极的拉拢了十岁出头的多铎一下子壮大了自己的实力。
本文作者:史史道来(今日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