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和13个女人生的儿子们的故事野史趣闻

2018-11-13 18:35:09

据史籍记载,曹操一生共有二十五个儿子,是他与十三位女性所生。卞后生曹丕、曹彰、曹植、曹熊;刘夫人生曹昂、曹铄;环夫人生曹冲、曹据、曹宇;杜夫人生曹林、曹衮;秦夫人生曹玹、曹峻;尹夫人生曹矩;陈妾生曹幹;孙姬生曹上、曹彪、曹勤;李姬生曹乘、曹整、曹京;周姬生曹均;刘姬生曹棘;宋姬生曹徽;赵姬生曹茂。他们中的不少人早殇或暴毙,而存活于世上的,每人都有一段命运各异的历史故事。




贪色丧子

曹昂是曹操长子,幼小时失去母亲,由丁夫人抚养。丁氏不能生育,将小曹昂看作亲生儿一样,精心呵护。曹昂长大后,随父亲披坚执锐,四处征战。东汉建安二年(197),曹操战败张绣。张绣在宛城设宴款待,入城后,曹操风闻张绣婶娘邹氏年轻美丽,便命她陪酒。曹操一见如此佳人,硬是将其留在营寨。张绣闻婶娘被扣,怒气冲天,大骂曹操无仁无义,欺人太甚。于是密谋反水,偷袭曹营。

曹营帅帐内,邹氏面颊绯红,把盏劝酒。正在此时,寨外杀声大作,火光四起。张绣骁将胡车儿攻入营寨,直呼“杀死曹贼”。仓惶中,曹操拍马而逃,大将典韦和曹昂等紧随其后。




逃至清水河畔,身后射来二箭,一箭射中他的右臂,一箭射倒他的座骑。危急中,曹昂飞奔而来,翻身下马,扶卫父亲坐上他的座骑,并在马臀上猛抽一鞭,马箭也般地逃窜而去。追兵们蜂拥而至,一个个张弓搭箭,曹昂、典韦等死于乱箭之下。




噩耗传来,丁氏如五雷轰顶,整日哭啼。官渡之战后,张绣又一次投奔曹操,为笼络张绣,曹操欲与之结秦晋之好,让儿子曹均与其女婚配。丁氏知道后,心中极为不满,常私下和人说:“张绣将我儿杀之,君都不复思念,实实寡情。”丁氏的话很快传到曹操的耳中,曹操勃然变色,一气之下,将丁氏遣归乡下。

丁氏走后,曹操已有悔疚之意,细思忖自己耽于女色,险误大事,若非长子曹昂相救,早已成冢中枯骨了。丁氏丧子之痛,言语相悖,本是情理中事,自己非但不抚慰和体恤,反而将其逐出家门,此事做的实在不尽人情。于是,他乘车来到乡下,欲与丁氏重续旧情。可是,丁氏竟佯装不理,照常踞机织布。

曹操晚年病困卧榻时,回首宏图已展,终不负一生。但是,每每想起长子曹昂,便由不住地辗转反侧,殊深轸念,想想长子战死,丁氏逐出家门,自己是于心有亏,于理难容。

兄弟反目

曹丕、曹彰、曹植、曹熊都是卞氏所生。曹熊早逝,其他三人都是好儿郎。曹丕、曹植器宇轩昂,文武双全。曹彰重武轻文,骁勇无比,天下闻名。曹操对他们都是深情锺爱,寄予厚望。因此,在王位继承上,也就一直优柔寡断,难以定夺。日后兄弟反目,内部纷争,都是由此遗留的祸根。

少年曹彰不喜读书,专好烈马枪戟。曹操很不高兴,批评他专尚武功,“乃一夫之用,何足贵也!”小曹彰听后,振振有辞地回答:“大丈夫当如卫青、霍去病,率十万铁骑,驰骋大漠,驱逐戎狄,怎能当一书生耳?”建安二十三年(218),曹操命他为北中郎将,行骁骑将军。但凡出征作战,他总是一马当先,奋勇在前。




曹彰胡须微黄,曹操昵称其为“吾之黄须儿”。曹操常以曹彰的勇猛,向人炫耀说:“我儿骁勇,天下无可匹敌者,以子之武,吞并蜀、吴,如鸱衔腐鼠,吾无虑也。”

建安二十五年(220),曹操于洛阳城中患病,昏迷中一再呼唤曹彰。可是,路途迢迢,曹操未等曹彰来到即已去世。曹丕继位后,分封诸王,曹彰为任城王,他奉命回京都,首先去见曹植,他说:“先王临终时,急急召我,是要立你为王,……”曹植听后,害怕的全身都在抖动,连连摆手:“不可,不可,万万不可。”后来,曹彰无病暴亡。《世说新语》说,曹丕忌惮曹彰知晓兵事,放毒药于枣里,将其害死。

曹丕、曹植与乃父曹操并称中国文学史上的三曹,为建安文学的领袖,他们的诗歌慷慨悲壮,对后人具有强烈的震憾力量。




曹丕自幼随父生长于军旅之中,骑射和剑术,无所不精。他喜爱文学,和文人“出则连舆,止则接席,……酒酣耳热,仰而赋诗”,结成亲密的文友。

曹植是诸兄弟中最有才华者,十岁就能出口成章,下笔成文。曹操偏爱他,不仅因为他长于文学,而且认为他“最可定大事”,曾欲立他为太子。但他“任性而行,饮酒不节”,曹操又不免失望。

曹丕称帝后,对此事一直嫉恨在心,稍有机会便泄恨报复。一日,曹丕邀曹植同辇出游,行至宫外,但见两牛相斗于墙壁间,一牛负伤后退,坠井而死。曹丕令曹植作死牛诗,并规定诗中不得言牛,不得言井,不得言其斗,不得言其死。马行百步,即应成四十言,否则死罪。曹植策马而行,举目青天,口中喃喃,援笔而就:

两肉齐道行,头上戴凹骨,行遇块山下,峍起相唐突。

二敌不俱刚,一肉卧土窟。非是力不如,盛气不得毕。


诗作成,马行不足百步。他又触景生情,从马上下来,低头踱步,作成《七步诗》:

煮豆持作羹,漉豉取作汁。

萁在釜下然,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黄初四年(223),曹植与异母弟、白马王曹彪朝会于洛阳。他们本打算同路东行,回到封地。可是,曹丕猜忌心极重,竟然怀疑他们于途中设谋夺位,硬是逼他们分道而行。分手之际,曹植思绪繁杂,心情凄苦,作《赠白马王彪》七章,送与弟弟。他由曹彰的暴死,“奈何念同生,一往形不归”,而感叹“自顾非金石,咄喈令心悲”,“仓卒骨肉情,能不怀苦辛。”“离别永无会,执手将何时?”




曹丕先曹植而死,他的儿子曹叡继位,曹植仍被猜忌和限制,所居封地常常被更换,还不许他和亲戚来往,更不给他参预政事的机会。他在他的哥哥和侄儿两代皇帝的管制下,痛苦地生活了十二年,毫无自由,正如他所自嘲的那样,自己已是“圈牢之养物”。

英年早逝

在中国传统戏剧舞台上,曹操被饰以白鼻子花脸,形象可狰可厌。历史真实的曹操虽不是如此狰狞,但却是矮短瘦小,其貌不扬,以至匈奴来朝,曹操“自以形陋,不足雄远国”,而让部下崔琰冒充,代为接见,自己则持刀肃立侍卫。成语“捉刀代笔”便由此而来。

他的儿子曹冲容姿华美,远远胜过乃父,不仅是众兄弟中最俏丽的男儿,而且头脑聪慧,心地善良。曹冲称象的故事,便已成为流芳于世的千古美谈。曹操尤为宠爱这个宝贝儿子。




古时,军旅中忌讳繁多,犯忌者,处罚特重。一日,库吏为防老鼠噬咬,将曹操的马鞍吊在库房的柱子下。可是,夜深沉寂,老鼠还是将曹操的马鞍咬的大洞小眼,库吏深恐曹操治罪,愁容满面。小曹冲知道后,前来宽慰说:“你勿要担忧,三天过后,你再去请罪。到时,我自有办法。”

回到房中,他用刀将单衣刺出许多小孔。第二天,他拿着破碎的单衣去见曹操,并装出一副失魂落魄的样子。

曹操见状,迷惑不解,问道:“冲儿,何事如此忧愁?”

曹冲迟迟碍碍地答道:“世人都以为老鼠咬了衣服,便为不吉。儿的单衣于昨夜被老鼠咬碎,所以,整夜忧戚,不知如何处之。”

曹操从席上站了起来,将曹冲揽于怀中,劝说道:“此乃荒谬之言,我儿何以信之,又何以而愁苦之!”

三天后,库吏拜见曹操,请以处罚。曹操哈哈大笑,说:“我儿的单衣,尚且为老鼠咬碎,何况吊于柱下的鞍具,尔何罪之有!”

曹冲年龄虽小,却仁爱识达,凡有冤情者。他都愿向曹操陈情,请求予以宽赦。建安十三年(208),曹冲患病,曹操亲自为其请医。夭亡时,曹操肠断魂销,终日不理政事。曹丕前来劝慰,曹操悲戚地对他说:“这是我的不幸啦!但却是你的一大幸事。”曹丕为帝时,也常与人议及此事:“如果冲弟活于世间,我可能无此天下。”

曹衮为杜夫人所生。他少年有为,十岁就可作文,一生“所著文章二万余言,”才华虽不及曹植,但也“好与之侔”。在诸兄弟中,谨慎小心,唯恐僭越。他一生好学,虽身体孱弱,也是手不释卷。幕中僚属表奏曹操,请求褒奖。他却惶惶不安,加以制止说:“修身自守,是君子之道。你们上表褒奖,并非益我,而是害我也。”他一生不尚华丽,过的是俭朴的生活,妃妾和普通女子一样,纺纱织布,勤俭持家。曹丕特为嘉奖,说他“研精坟典,耽味道真,文雅焕炳,朕甚嘉之。”

太和三年(229),曹衮病故,临终前遗嘱其子:“事兄以敬,恤弟以慈,……与其守宠罹祸,不若贫贱全身也。”并让他们凡事请教沛王曹林。

曹林与其弟一样,谨言慎行,虽无大功大德,却能安分守己,从无非份之想。所以,得到几代君王的恩遇、封赐。他的孙女嫁与竹林七贤之一的嵇康。

一亲一疏

曹魏王朝大乱之后,为维护中央集权,曹氏诸子远离京师,分封各地。不许他们来往串联,不许他们擅入京城。封地内仅有兵丁百余人,还有所谓监国谒者,不时向曹操,及后来的曹丕、曹叡等报告诸王的行动,以防不轨。诸王在封地内可以作威作福,但是,对于朝廷大政已毫无能力参预。

曹据、曹宇虽都是环夫人所生,兄弟两人所受的待遇,却迥然有异。曹据封于山东定陶。大约有汉以来,皇家所有器物都有严格的等级限制。景初元年(237),曹据不受制度的约束,派人带着大量的珠玉,来到京城,运动皇家工匠,制作违禁器物。魏明帝曹叡知道后,立即严查,斥责他“逾侈非度,慢令违制,”并给予处罚,削减所封二千户。




曹宇与曹叡年龄仿佛,曹叡为太子时,常和这位小叔嬉玩,二人寸步不离,亲密无间。曹叡继位后,对其恩宠非同一般,诸王分封都是远离京师,唯有曹宇留在京都。青龙三年(235)冬,曹叡病重,将曹宇召至病榻旁,委以后事,重用其为大将军。曹魏王朝的最后一个傀儡皇帝,便是曹宇之子曹奂。

曹茂为赵姬所生,其境况比曹据还糟。曹操在世时,他因性格孤傲和脾气乖戾,而不得父亲喜。曹丕称帝后,也不能优容曹茂,诸兄弟均被封王,却独独不封曹茂。曹叡继位后,才封其为聊城王。迟迟受封的曹茂虽戴上王冠,却免不了明帝的一番数落,说他之所以不能受封,就是因为他“少不闲礼教,长不务善道。”现在之所以封王于他,那是因为“太皇太后数以为言。”并训诫他“悔昔之非”,“修善将来”。

曹茂与东平灵王曹徽一向不睦。正始三年(242),曹徽去世,他谎称有病,非但不参加丧仪,还在封地内逞性妄为,毫无悲戚之感。有人奏报明帝,即给予削减封地的处罚。

曹幹本是陈妾所生,出生后,陈妾就病逝。曹操让王昭仪抚养,曹幹三岁时,王氏又病亡。王昭仪生前得曹操宠爱时,常吹枕头风,说曹丕才略过人,可当王位。曹丕顺利继位,也不乏王昭仪的鼎力相助。

曹操临终前,将曹幹托付于曹丕说:“此儿三岁亡母,五岁失父。现今赘累于你,你定要好生待之。”

曹丕长曹幹三十岁,格外呵护这位小弟弟。曹幹也将曹丕视作父辈一样的仰仗和敬重,常呼曹丕为“阿翁”,曹丕经常改正他的称呼,不止一次地告诉他:“我不是阿翁,而是你的兄长,以后再也不要叫错了。”

曹丕临终时,传谕曹叡善待曹幹。曹幹小曹睿十一岁,他虽有私通宾客之过,曹叡依然遵照父皇旨意,大仁大度,一再宽宥,不予追究。

本文作者:每日历史文摘(今日头条)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