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上的皇帝为何多数短命?野史趣闻

2018-11-13 17:01:39

  

  说起中国历朝历代的帝王,那可谓是权力和荣耀的化身,但通过读史和对一些历史题材剧的接触了解到,其实并不然,其实皇帝的日子也不好过,皇族的命运也是很悲哀的。

  历史上被封建史学家尊为正统王朝的约230多个皇帝中,生卒年可考的有209人,可是在这么多帝王中,其中,享年80岁以上的只有梁武帝萧衍、宋高宗赵构、元世祖忽必烈,清高宗弘历(乾隆)4人,再加上女皇武则天,只得5人。享年70岁以上的也只有汉武帝刘彻、吴大帝孙权、唐高祖李渊、唐玄宗李隆基、辽道宗耶律洪基、明太祖朱元璋,寥寥6人。他们合起来,占皇帝总数的百分之五还不到,真可谓皇帝七十古来稀。

  皇帝短命的原因,首先是因为在政治斗争中的失败而被对手宣布罪状公开杀害,或表面荣宠而被密谋暗杀。

  从表面上看,皇帝一人至高无上,但其实暗藏杀机无限,由于皇帝宝座诱惑力太大,没有争到的想争,已经争到的想保,这个宝座永远都在许多贪婪的眼光注视之下。围绕着皇帝转圈子的宫内宫外各种势力,包括亲王、宗室、母后、皇后、嫔妃、太监、权臣、藩镇等等无时不在争权夺利,觊觎帝位,你退我进,此长彼消,上下串联,内外勾结,可以说是连一分钟也没有停止过。

  就说我们熟知的“玄武门之变”,李氏兄弟二人在起兵反隋的过程中配合的还算默契,江山无忧之后就不行了,高祖即位后,李建成为太子,常驻宫内处理事务,为文官集团代表。李世民为秦王,继续率领武将集团带兵出征,功劳也最大。这太子自知战功与威信皆不及世民,心有忌惮,就和弟弟齐王李元吉联合,一起排挤和陷害李世民;同时李世民集团亦不服太子,双方持续明争暗斗。

  经过长期的斗争,李世民集团逐步占上风,控制了局面,最终李世民设计在玄武门杀死了自己的长兄皇太子李建成和四弟齐王李元吉,被立为新任皇太子,并继承皇帝位,就是唐太宗了。

  这样看来,在皇帝宝座面前,这兄弟翻脸比翻书还快,人性考验真是一个大问题!

  南朝的梁武帝萧衍是中国历史上最有名的被活活饿死的皇帝。他是梁朝的开国皇帝,博学能文,精通音律,擅长书法,可谓多才多艺,年轻时曾与谢眺、沈约等大家并称“竟陵八友”。他做了皇帝后,在位数十年,颇为振作,把南朝的经济、文化推向最高峰,82岁了还带兵打仗。但最后,他因为迷恋佛教,不理朝政,又在传位上前后反复,竟被其侄儿萧正德勾结侯景,发兵叛乱,将其囚禁在南京的台城多日,缺衣少食,以86岁之龄被活活饿死。

  在其他朝代,有一些皇帝,历史记载虽说他们是正常病死,但死因可疑,如秦始皇、唐玄宗、宋太祖、清康熙帝、雍正帝以及前述的光绪帝等,后世史家经研究考证,这些生前不可一世的皇帝很可能都是被人谋杀的。

  

  皇帝短命的原因,其次是因为特权与物质享受特权所造成的早婚、多妻、穷奢极欲的宫廷糜烂生活以及迷信中毒的结果。许多皇帝企图长生不老,热衷于炼制与服食“仙丹”,结果往往中毒而死。还有许多皇帝刚愎自用,自以为天纵英明,生性多疑、不愿与医生的正常治疗配合,如刘邦病重拒绝医疗,还痛骂医生;曹操甚至杀死了提出正确医疗方案的华佗,这也是造成这些至高无上的独裁者们早死的原因。

  历史上那些死去的帝王们

  盛极一时的大唐王朝最后两位皇帝是唐昭宗李晔与唐哀帝李柷。他们在朱温篡唐时,都被朱温杀死。唐昭宗的9个儿子都被吊死!

  南唐后主李煜是个极有才华的词人,治国却是个昏君。他在国亡被俘后,因咏了那句“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流露出怀念故国的心思,被宋太宗认为有复辟野心,因而很快鸩之以“牵机”药,服后头足如弓状挣扎,状如牵机,死得极惨。

  北宋的末代皇帝徽、钦二帝赵佶、赵桓被金人掳到极北的黑龙江五国城囚禁,让他们在枯井中“坐井观天”。徽宗被虐杀后,钦宗被金主完颜亮命为骑兵小队长,在校场上狂驰不已,死于乱蹄之下。

  东汉殇帝刘隆,生下百余日就继位为帝,但在襁褓中只当了8个月皇帝后就离开了人世。东汉冲帝刘炳两岁为帝,但在帝位仅两个月就夭亡了。此外,东汉质帝刘缵、北齐幼主高恒、北周静帝宇文衍、南宋端宗赵昱及末帝赵丙等都是在未满10岁就丧生的娃娃皇帝。

  看似风光表面,其实隐藏了多少不堪,历史上有多少皇帝在国破家亡走投无路之时仰天长叹:“愿生生世世不要生在帝王家!”也难怪古往今来不少有识之士劝告:切不可去做皇帝梦!

  来源:今日求实网

本文作者:求实在线(今日头条)
    Tags:
阅读延展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