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针走线23年 办起布垫“加工厂”野史趣闻

2018-11-12 18:31:51



缝缝补补,这本是再普通不过的家务活。可是,88岁的李吉生和86岁的吴家贵老夫妻却把这样寻常的家务活干到了“极致”,23年间为鞍钢大型厂捐献缝制10万个小布垫,邻居们都笑称老两口开了家小布垫加工厂。

1991年,李吉生从鞍钢大型厂光荣退休,曾获得鞍钢劳模、鞍山市劳模、省先进生产者的他,即便退休之后也时刻惦记着厂里的发展情况。“当时厂里号召咱们退休职工发挥余热为厂里做点贡献……”老两口琢磨着把家里不用的旧布、旧衣服缝成小布垫,支援鞍钢生产。李吉生介绍,后来鞍钢号召退休职工每人捐献20个小布垫,支援鞍钢。老两口一下子上交了1000个小布垫!

缝小布垫需要大量的旧布、旧衣服,怎么收集是个大问题!老两口先是让四个孩子帮忙把家里或邻居家的旧布、旧衣服捐出来。后来,李吉生开始了外出“寻宝”,他从二一九捡到深沟寺,从家门口捡到大型厂……回到家,老两口还要把脏的旧衣物清洗干净,挂在楼前楼后晾晒。晾干后李吉生负责裁剪尺寸,老伴负责引线、缝制,就这样流水线式的作业,老两口配合得非常默契。

“最多的时候,家里的门厅塞了40多麻袋小布垫,都堆到了棚顶。”老伴吴家贵说,最多的一次捐了4000个小布垫。当时,公司退管办听说后,特意弄了一辆132汽车。老两口把装有4000个小布垫的40个编织袋搬到楼下等车时,邻居好奇地过来问里面装着啥。得知是小布垫时,邻居不禁惊叹“你们家快赶上加工厂了!”

吴家贵眼神儿特别好,虽然已经86岁高龄,穿针引线都不用花镜,老人骄傲地说自己“巅峰”时期一天能缝200多个布垫。令人称奇的是,老人做起针线活从不戴顶针,足可见老人娴熟的针法。“现在虽然年纪大了,缝小布垫的数量不像之前那么多了,但我对大型厂的感情没变!”老两口感叹,只要有需要,他们还会一如既往地响应号召。

平日里,老两口的生活非常简朴,家里还是上世纪八九十年的装修风格。能为鞍钢生产做点儿贡献,是他们最欣慰的事儿。

走进大型厂退管办,爱心布垫装满了两个房间。退管办主任肖艳文介绍,大型厂像劳模李吉生老两口这样的志愿者比比皆是,他们还带动身边的邻居、亲戚、朋友缝小布垫。自从开展“大型是家 我爱我家”主题实践活动开展以来,鞍钢股份大型厂200多名退休人员投身到这项“大工程”上来。当这些小布垫被应用到生产现场,看到自己的余热正在为企业作贡献,他们感到无比幸福。

北方晨报、印象鞍山记者 金梁

本文作者:北方晨报(今日头条)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