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皇帝临幸嫔妃为何不能超过半小时?野史趣闻

2018-11-12 17:03:15

我们知道,古代皇帝后宫佳丽三千,数不胜数,很多的妃嫔都等着皇帝去宠幸,所以在这个问题上,如果不强加管制是不行的。这种后宫管理制度,到了明朝时期达到了一个相当严密的程度。

在明朝,有个专门的机构叫敬事房,最高负责人叫敬事房太监。干啥的呢?主要就是安排和记载皇帝与后妃的夫妻生活。

每次皇帝与皇后过夫妻生活时,敬事房太监必须要详细记录年月日,以作为受孕的证据。而妃子和皇后又有所不同,皇帝所宠爱的妃子都各自有一张末端染绿的牌子,在皇帝吃晚饭的时候,敬事房太监便会将十几张或是几十张绿牌放在盘子中,和晚餐一道端到皇帝面前。等皇帝吃晚饭,他就跪在皇帝面前听候指示,如果皇帝今晚不想找哪个妃子过夜,让其退下便可。

另外,由于封建社会中女性的地位比较低,妃子需要在服侍皇帝躺下后,才能从皇帝的脚下爬进被窝。然后,敬事房太监和其他几个太监就守在皇帝寝宫外面,等着皇帝结束。

这个时间一般是三十分钟。如果规定的时间到了,太监们便会高呼“时间到”,皇帝如果没有回应,他们则会再次高呼,如此反复三次,就一定要把妃子背回去了。

同时,敬事房太监也要标记年月日,以作为日后受孕的证据。生孩子与否,对妃子日后身份的高低影响很大。

明朝的这种制度,很难考证具体是从何时开始的,一直到了后来的清朝,都还在承袭着这种制度。

另外,在后宫中,皇后是最大的,皇帝是不能随便去妃子住处的,必须要先有皇后的文件通知那妃子,文件上还要盖上皇后的印信才算有效。如果没有这个文件,皇帝即便到了妃子门外,也是不能进入妃子房间的。换句话来说,在后宫中,皇后对皇帝和妃子的来往拥有一票否决权。

当时被誉为明朝中兴之主的明孝宗朱祐樘,因为没有正式纳妃,很多大臣都极力劝谏,希望他能效仿古制,设立12个嫔妃,以使子孙繁衍昌盛。当时明孝宗虽同意了此事,但最后却因囿于后宫的限制而未能实现。

所以在历代皇陵中,都葬着很多的皇妃,唯有孝宗陵中只葬着夫妻二人。这种事是绝无仅有的,明代学者对此褒奖不一。

在漫长的封建宫廷之中,留下来的的除了诡异的政治风云外,剩下的就是这污秽不堪的后宫春秋了。纵观历史,皇帝后宫都是美女如云,有着说不完的荣耀,可同时也有着说不完的寂寞,道不尽的凄凉。

本文作者:史海荡桨(今日头条)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