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义大军千千万,为啥就他刘邦当了皇帝?野史趣闻
刘邦,汉朝开国皇帝,在中国历史长河上留下了光辉的一笔,可以说是“古代皇帝里边最厉害的一位”。刘邦生于秦朝末年的一个小农家,以一介布衣之身,带领着一帮“乌合之众”在芒砀山斩白蛇起义。他凭借着过人的胆识、判断力强、能当机立断、干净彻底,并且作出决定能立马执行等特质,最终逆势而起,力压群雄,建立了大汉王朝。
可能有人会疑惑了,刘邦可以称得上是一位大英雄,还建立了一个辉煌的王朝,为何要说他带领的是一群“乌合之众”呢?我们可以先来看一下他起兵时的主要班底。
卢绾,刘邦的发小,无业青年,整天跟刘邦混吃混喝,也就是现在说的小混混;樊哙,杀狗的屠夫,以卖狗肉为生;夏侯婴,沛县县衙的一个小县吏;周勃,以编织养蚕的器具为生,俗称吹鼓手;雍齿,囚徒;曹参,县衙牢房里的小吏;萧何,县衙里的官吏。这些人来自各行各业,但都有一个特征——没人懂管理、没有出众之人、更没有实战经验,也没有钱。
而刘邦的独特之处在于,他不计前嫌,并且用人不疑。他的队伍里有很多原来是在项羽手下做事的,因为各种原因跑来投奔刘邦,刘邦对他们的过去所为毫不在意,倒是能慧眼识英雄。韩信原来就是项羽手下的人,因为在项羽手下不能发挥作用,后来到刘邦旗下,被立为大将。
刘邦对于手下的人,有一套管理方法。他先定制度,并且赏罚严明。这套理论对于现代企业的管理经营也十分适用。使用人才,首先是要尊重他,信任他,同时也应该奖励,只有奖励才是对一个人才干和贡献实实在在的肯定。这种激励不只是口头上的夸奖,每天光说这个人不错,是个难得的人才,是我们的骨干,就是一分钱不给,这个激励可以说是极其微弱的。所以,激励要做到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相结合。
有贡献就得奖励,并且是合适的奖励。确实是工作做得好,贡献大的,要多奖;做得一般者,一般奖;做得差的,不奖,甚至罚。赏罚分明才能更好地激励员工。
刘邦就很好地做到了这一点,在他夺取天下以后,根据各个人的不同功绩,对功臣论功行赏,不但封赏了萧和、张良、韩信、彭越等一批人,还封赏了他最不喜欢的人——雍齿。
刘邦知人善任,把团队中每个人的能力才干发挥到极致。在他的千锤百炼下,出了樊哙、周勃、夏侯婴、曹参等卓越的军事将领和萧何、卢绾等杰出的政治家。楚汉战争初期,刘邦也曾遭遇一次次失败,甚至跌入到起兵以来的最低谷,军心不稳,前景黯淡。然而,刘邦队伍中的核心成员却没有一位离开。这其中,刘邦的有效管理起了最大作用。
起义大军千千万,独独刘邦能当了名垂青史的皇帝,跟他的管理方式分不开。说到底,管理者的任务不是去改变人,而是通过各种思维和行为,发挥员工的长处,规避他们的短处,从而让别人跟随,实现人力效能最大化。

本文作者:圆心力教育科技(今日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