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怎么知道魏延会造反?历史上他的死是一场阴谋!野史趣闻
魏延是刘备手下一员猛将,深受刘备的尊敬。在诸葛亮北伐时期,魏延在战争中也取得赫赫战功,也算是当时蜀国的中流砥柱。但在第五次北伐撤军后,魏延却在刘婵面前被张仪指控密谋造反。那么魏延为什么要造反,他造反的动机又是什么?

接下来我们不妨先看看魏延的仕途之路再作分析。公元211年,刘璋招揽刘备入伙,刘备同意,领军前去帮助刘璋对付张鲁,这时魏延已经归属刘备账下了。
公元219年,刘备于汉中称王,破格提拔魏延为汉中都督,这份好差事都没有张飞的份。刘备登基称帝,魏延被又被提升为镇北将军。
刘备死后,刘婵继承皇位,魏延直接封为都亭侯。当诸葛亮正准备北伐时,魏延更是再次升迁为丞相司马。蜀魏对战时期,魏严大破曹军,阵前受命前军事和征西大元帅。
在第四次北伐期间,诸葛亮派遣了魏延抗战,曹魏节节败退,司马懿不得不回守阵地,魏延又一次取得了杰出的成就。纵观魏延生平,战功累累,深受蜀国重要,试问又有什么理由叛变呢?

事实上,魏延的反叛是一个不公正的案件。魏延与蜀国众多将领私交甚好,唯独与杨仪的关系如同水火。诸葛亮在第五次北伐战争中埋骨五丈原,临死前,他命令众将领放弃北伐,加速撤退,回防蜀国,并安排了撤军的步骤,魏延负责断后。当时魏延不在没有参加诸葛亮的秘密会议,所以诸葛亮告诉杨仪、姜维等人,如果魏延拒绝服从安排,你们就独自离开。

诸葛亮死后,蜀军开始撤退。魏延面对种情况异常惊讶,他说怎么战打得好好的说撤就撤,丞相虽然死了,但是我还能继续带兵北伐。负责传令的费祎假借劝说杨仪为名,暗地里率领军队悄悄撤出。魏延发现事情不对,于是派出侦察兵探寻杨仪的下落,此时杨仪已经开始撤退,魏延也跟着愤怒地撤退,一边撤退,还一边放火烧了许多桥梁,让杨仪无法通行。

魏延和杨仪两人之间有很深的仇恨,回到刘禅面前,他们两人都高呼对方造反,才造就魏延了反叛这一冤案,所以魏延的造反事件其实只是杨仪背地算计的闹剧罢了。
感谢阅读!欢迎评论、转发和订阅。
本文所有图片均来源网络,参考资料均来自于历史文献,小编以上观点仅代表个人立场,无任何影射、不涉及任何政治。
版权申明:本文章系史密解读作者原创,未经允许禁止私自转载。
本文作者:史密解读(今日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