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的科技创举“木牛流马”野史趣闻

2018-11-11 20:03:04

《三国志·诸葛亮传》记载,'亮性长于巧思,损益连弩,木牛流马,皆出其意。'《三国志·后主传》也说,'建兴九年,亮复出祁山,以木牛运,粮尽退军……十二年春……以流马运……'。以上史书明确指出诸葛亮设计出了木牛和流马,载重'一岁粮',约400斤。每日'特行者数十里,群行者三十里'。为蜀军提供粮草运输。

《诸葛亮集》中《作木牛流马法》附有制作方法和绘图,随着竹简老化,附图缺失,字迹也变得模糊不清。之后几经传抄,出现遗漏谬误,甚至掺杂了方言。至此复原工作已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据说南北朝时期祖冲之也造出了木牛流马,《南齐书祖冲之转》,'以诸葛亮有木牛流马,乃造一器,不因风水,施机自运,不劳人力。'可惜也没有流传下来。

小说《三国演义》讲到司马懿抢了数匹木牛、流马,但见进退如活的一般。依样制造千余只也用来运粮,不料蜀兵混入按下机关动弹不得,另一部蜀兵装扮成神兵,鬼头兽身,五彩涂面,一边燃放烟火,一边驱牛马而行。魏兵惊惧,不敢追击。诸葛亮轻松缴获大批粮草。

据《三国志·武侯传》记载,'木牛者,方腹曲头,一脚四足,头入领中,舌著于腹。载多而行少,宜可大用,不可小使。''流马肋长三尺五寸,左右同,前轴孔分墨去头四寸,前脚空去前轴孔四寸五分,板方囊两枚。'木牛更象是发动机,流马则象是车厢。诸葛亮的初衷,是在运输环节释放人力,更高效便捷。如此精妙绝伦的设计,'人不大劳,牛不饮食'打破了能量守恒定律,这也是最大的技术难点。后人赞曰'剑关险峻驱流马,斜谷崎岖驾木牛。后世若能行此法,输将安得使人愁。'

现在大多数人的观点倾向于'木牛流马'是由齿轮、连杆带动飞轮组成,需要人力辅助。其实有太多古代文明连现在的科技也难以达成,我们在古人的智慧传承中迷失了方向。或许只有真正解密了'木牛流马'的原理,我们才能理解先人的伟大。

本文作者:且听风吟品鉴历史(今日头条)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