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的木牛流马到底是什么东西野史趣闻
读过《三国演义》的人,大概都对诸葛亮制造的木牛流马很好奇吧?在书中一百零二回司马懿占北原渭桥 诸葛亮造木牛流马中写到,建兴九年即公元231年蜀军伐魏,由剑阁往祁山运粮艰难,于是诸葛亮教人制造木牛流马,“搬运粮米,甚是便利。牛马皆不水食,可以转运,昼夜不绝”。司马懿抢去了几匹,仿照了运粮,不想却正中其计。因诸葛亮向将士传授了用机关(牛马口内舌头)控制牛马行止之法,让他们化装成魏兵劫夺了魏运粮车队,当魏军来抢时就扭转牛马舌头使其驱赶不动,打跑了魏军再扭回舌头往回赶路。魏军不知所以,竟以为有神人相助,结果蜀军轻易截获魏军大批粮草。读了三国演义这,不少人叹息如此先进的运输工具竟然失传。也有人认为全是小说家言,并非真有其事。
单说诸葛亮制造木牛流马运粮饷之事,并非罗贯中凭空杜撰。《三国志 诸葛亮传》记载“建兴九年,亮复出祁山,以木牛运。……十二年春,亮悉大众由斜谷出,以流马运”。《诸葛亮集》中还有载有作木牛流马之法。两书的材料想印证,可知并非妄言。
但是就是这最原始的资料也给人们带来了疑惑,尤其是《诸葛亮集》中说木牛的一段:
木牛者,方腹曲头,一脚四足,头入领中,舌著与腹。……特行者数十里,群行者二十几也。曲者为牛头,双者为牛脚,横着为牛领,转者为牛足,覆者为牛背,方者为牛腹,垂者为牛舌,曲者为牛肋,刻者为牛齿,立者为牛角,细者为牛秧,摄者为牛鞭轴。牛仰双辕,人行六尺,牛行四步。载一岁粮日行二十里而人不大劳。
在宋代,对木牛流马看法比较一致,认为是独轮车。宋真宗时杨允恭建议依照“诸葛亮木牛之制”,用小车运军粮。
但是我却认为诸葛亮制造的木牛更像现在的汽车。一脚四足,转者为牛足。应该是汽车的轮子。一脚应该是车闸。覆者为牛背是车棚,方者为牛腹是车内部,垂者为牛舌。牛舌应该是手刹,刻者为牛齿应该是用来计算装载量的,以免超重。摄者为牛鞭轴应该是车钥匙。牛仰双辕应该是指四足像汽车轮子对齐才能前进的意思吧,至于立者为牛角,细者为牛秧我还没想明白。牛秧大胆猜想莫非是排气孔
本文作者:虫虫历史文化观(今日头条)